文 | 纪硕鸣
香港新一届立法会选举即将展开,此次选举在制度上作出重大调整——明确设定年龄上限,超过70岁者将不再续任。这项新规引起社会热议,但从长远来看,这是香港政治迈向世代更替的重要一步。
长久以来,香港的政治结构偏向「资深、稳健」的一辈。这些前辈固然贡献良多,但随着时代快速变迁,社会对创新思维和新观点的需求日益迫切。当制度与思维过于保守,政治活力自然受限。此次「一刀切」的年龄政策,虽略显果断,却也为香港政治注入更新的契机,让更多具能力、有热诚的年轻社会精英人士,有机会走上议政的舞台服务市民。同时也能彰显香港民主的多元活力。
这样的变化,让一批长期默默耕耘的中青代新生力量终于迎来曙光。我熟悉的一些朋友据说都有意参选,例如陈少波、冯英伦、洪锦铉、姚洁凝等人,便是备受关注的代表。他们多年来深耕不同领域,为香港建言、建设各有所长。
陈少波长期投入智库研究,具备国际视野与政策洞察力,善于从数据与理性分析出发,为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他几乎就是在幕后为香港发展建言,不少政策建议获国家领导的重视;
冯英伦有在政坛多年历练的经验,熟悉制度运作,具备务实的执行与协调能力,他在我的香港新闻生涯中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洪锦铉有多年服务地区的经验,贴近基层民众,一路在香港底层打拼,深受地区居民信任;
姚洁凝则以测量专业出身,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任不少社会职务,其作风沉稳,富责任感。
当然还有更多熟悉的朋友,代表着香港政坛的星星之火。他们都属于那批「有能力有担当但未被看见」的一代精英。过去因为论资排辈,始终难以突围;如今制度改变,为他们开启了新的通道。他们登上参选的舞台,这不仅是个人勇气的展现,更象征香港政治文化开始出现世代接替的良性循环。
看到他们准备踏上选举舞台,我由衷感到欣慰。这不仅是为他们高兴,更为香港社会感到振奋。因为,唯有当更多有理想、有专业、有实干精神的年轻人进入议政决策层,香港社会才能真正重拾活力与信心。
当然,社会上对这项年龄限制仍有争议。有人认为这样的规定可能剥夺部分有经验人士继续服务的机会,但政治与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场「接力赛」。老一代的经验值得尊敬,新一代的思维及创新能力更应被重视。两者并非对立,而是前行的力量:前人奠基,后人开拓。
香港正处于经济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创科发展、青年就业、房屋规划还是绿色转型,皆需要新的政策视角与创新思维。立法会若能顺利实现世代更替,让年轻专业人士有更大空间,将有助于政府制定政策更贴近现实、决策更具前瞻性,也让市民重新感受到政治的温度与希望。
香港的未来,离不开稳定,也同样需要创新。当更多年轻力量被看见、被信任、被赋权,香港的政治生态或许真的能出现一股久违的清风:一股属于新一代的朝气。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