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12日)宣布在量子通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搭建了香港首个量子通讯网络,并完成以量子晶片为平台的全球最长光纤量子通讯网络安全测试。

理大在量子通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以量子晶片为平台的全球最长光纤量子通讯网络安全测试。(点新闻记者刘鸿霖摄)
负责该研发的理大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量子工程与科学讲座教授刘爱群指出,拥有强大算力的量子计算机可以瞬间破解传统加密技术,当今金融网络、医疗系统、信息中心等正面临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他强调,量子通讯加密技术采用硬件加密、随机加密,“一钥一密”,理论上在物理层面无法破解,可有效保护数据安全。
刘爱群介绍,传统量子加密机多采用光纤等方式制作,尺寸大、成本高、稳定性差。而他和团队利用半导体芯片加工技术,将庞大系统做成了长12毫米宽4毫米的量子晶片。该晶片可以以1.25GHz(千兆赫)时脉高速运行,达到45.73kbps(千位元每秒)的稳定秘钥生成速率,具备尺寸小、成本低、可靠性高、可大批量生产的特点。
此外,他的团队还利用香港HKCOLO.NET数据中心捐赠的光纤网络,成功搭建了香港第一个量子通讯网络。该网络长约55公里,连接了港九新界4个节点,可以做到点对点量子加密传输讯息。
点新闻记者有幸进入了理大量子实验室参观,这是香港第一个量子通讯网络的4个节点之一。在实验室内,量子晶片被集成于一台路由器,它在光纤网络的传输中不断地对数据进行监测、拟合与处理,是量子加密的核心组件。刘爱群表示,技术已经多次测试,非常成熟,“如果真正商业化,估计明年中或者明年底就能全面落地运行。”
刘爱群说,“在量子计算机出现前,传统加密系统没问题,但一旦有了量子计算机,传统安全系统就可能被破解,所以必须换成新一代技术来抵御新一代攻击,这就是矛和盾的关系。”
(点新闻记者刘鸿霖报道)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