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艺术 / 正文

当代诗歌深圳论坛暨《中国当代诗歌年鉴》《当代诗歌语言启蒙》分享会举办

香港新闻社4月23日报道 21日,在第29届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当代诗歌深圳论坛暨《中国当代诗歌年鉴》《当代诗歌语言启蒙》分享会在深圳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举办。这是“两馆一院”“4.23”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之一。

香港新闻社4月23日报道 21日,在第29届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当代诗歌深圳论坛暨《中国当代诗歌年鉴》《当代诗歌语言启蒙》分享会在深圳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举办。活动由阳光出版社、深圳福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福田区图书馆、福田区儿童图书馆香蜜分馆、福田区艺文儿童文学院主办。这是“两馆一院”“4.23”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深圳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当代艺术家周瑟瑟、太阿、樊子、周艺文、朱巧玲、赵原、远洋,东莞诗人、作家欧阳肃、李志鹏,深圳“10后”小诗人朱雨晗、薛元霖等,以及100多名读者参加了当天的活动。朱雨晗、薛元霖朗诵了自己的诗歌作品。周瑟瑟主持了论坛对话环节。演员赵珩主持了整个活动。

诗人、评论家、翻译家、作家、当代艺术家等嘉宾与读者出席本次活动。

诗人、评论家周瑟瑟表示,中国当代诗歌论坛在北京举办了两届,每届都提出了当代诗歌发展的诸多问题,给写作者带来启示,在深圳这是第一次举办这个论坛。今天深圳下暴雨,我们在香蜜公园的荔枝树林图书馆里对话,讨论中国当代诗歌的问题、经验与未来。在暴雨、雷电与孩子们奔跑的脚步与笑声中,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现实,这一切是这样亲切、自然,给人强烈的生活现场感。我一直认为当代诗歌必是生活现场的,是语言的现场、心灵的现场、精神的现场。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举办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对于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特别深远的历史意义。我认为深圳这座城市与这里的诗人为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来深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代诗歌在这里处于隐秘而自由生长的状态,任何的热闹都是表面的,而沉潜才是诗学的本质。我强调现场的对话,在现场我们可以敞开语言系统,感受来自现实的声音,包括同行的声音、普通观众的声音。尤其是当代诗歌写作者之外的读者,他们并不清楚我们写作者复杂的内心,今天我们坐在观众面前,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甚至是陌生的一个群体。在深圳,还有这样一群人,我们讨论的是诗学问题,但又不全是诗学问题,而是与在座的观众相关的生活问题、与世界沟通问题,我想这才是当代诗歌要面对的问题。因为我发现40多年来,在当代诗歌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不如换一个角度,我们来谈当代诗歌与我们每一个生活中的人的关系问题,如果从中能找到更为鲜活与具体的切入口,我想对于当代诗歌的写作与研究才会新的意义与价值。谢谢诸位冒雨来参加今天的活动。

深圳诗人、评论家樊子致辞。

诗人、评论家樊子认为,中国当代诗歌现状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即使洋洋洒洒几万字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我们不妨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诗歌现状。从十八世纪60年代西方工业革命开始到现今AI时代已有260年的历史,如果按照25年为一代人来划分,等于10代人;我们改革开放40年多年时间,不足两代人的时间把西方国家十代人的发展经历个遍,如果把这40年拎出来,今天的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和00后甚至10后都在属于诗歌的“一代人”中。社会的嬗变和挤压把人家十代人的喜怒哀乐集中在“一代人”身上,我觉得再给一点时间给这“一代人”,看看他们最终内敛和释放是些什么。50后、60后、70后和80后诗人从农耕经济和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时代,认识和见识不断日日新,往往来不及坐下思考,就被裹挟着向前奔跑,刚打开黑白电视机、骑上二八大杠一转身到了另一个时代;腰上挂上的BP机还没有摘下,又被卷入下一个时代的洪流中,不同的时代新的旧的事与物迅速集结、叠压、更新,诗人由昔日的艺术和思想的先知者变成各种新浪潮的追谁者;由过去新生活新思想的开拓者变为被动接受者……90后、00后甚至10后诗人这三代诗人从出生那刻起脑子里被灌满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他们面对比前辈更痛苦的辨别和过滤能力训练,且与前辈诗人有深深的代沟,但又不得不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同一维度和这些50后、60后、70后、80后诗人一起写诗,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代能像现在这样瞬间能把50到10后诗人集聚到一个自媒体平台或者一本刊物上、一个选本中同时发声。发声多数是吵闹、喧嚣和各说各的,就如同一个广场上,熙熙攘攘,都是诗人,有敲锣的、有吹笛的、有弹钢琴的、有闭目养神的、有随地撒尿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其实,诗人也是当下社会现状的一个缩影,“40年”浓缩的这代诗人集体陷入浮躁中是正常的现象,我认为这个现象还要延续几十年。但诗歌的静谧、纯美和力量正在浮躁和喧哗中孕育和成长。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周瑟瑟主编的《中国当代诗歌年鉴》给当下的诗人和诗歌文本以安静的小憩或以可以停下脚步回首、远眺或者好好打量自己的理由。我们需要这种理由。

深圳诗人、作家赵原(中)、东莞诗人、作家欧阳肃(右一)、评论家周瑟瑟(左一)对话。

诗人赵原认为,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到现在,进入到一个很特别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一方面诗歌在创作上非常繁荣,无论是诗歌写作人群数量、诗歌作品的庞杂浩繁,还是对诗歌创作边界的拓宽延伸,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另一方面,诗歌在创新和突破上,却处于停滞期,也即是“高级的平庸期”。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诗歌艺术的发展规律决定的。表象的明亮,掩盖了中心的幽暗,在中外诗歌史上,这样的时期曾经多次出现过。

赵原强调,而在这样一个外明内暗的现代诗的断代史上,真正的诗人没有放弃诗歌艺术的高贵理想和深层探索。周瑟瑟的《中国当代诗歌年鉴》和《当代诗歌语言启蒙》是诗人对中国现代诗的现代化和当代性的深度观察、诗学梳理和探微式思索的学术体现。周瑟瑟是一位极具大诗人气象的当代诗学的建设者,他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观察视界之宽广、综理析取之专业、思想探研之深刻、体验代入热诚,在当代诗坛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周瑟瑟的观察、思考、析义立论,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当代诗歌在与世界的对话和全面交互关系上,展现了其所具有的“世界性、真理性、妥当性、真实性、理解可能性”的极其真实和深刻的一面。

深圳诗人太阿(中),东莞诗人、作家李志鹏(右一),评论家周瑟瑟(左一)对话。

诗人太阿说继1月份第二届中国当代诗歌北京论坛举办、《中国当代诗歌年鉴》《当代诗歌语言启蒙》在京首发,现在又在深圳举办论坛与分享会,周瑟瑟为推动中国诗歌发展可谓不遗余力。当下中国诗坛出现了巨大的“分野”,简言之,“发表体”与“朋友圈体”并存。好何编选好年鉴,存在巨大的难度。周瑟瑟以其多年编选诗歌排行榜的经验,贴近诗歌现场,找到了很好的切入口,那就是“诗学的辨认”,很好地弥补了这一“分野”,基本上全景式反映当代诗歌现状,并具备强烈现场感和生长感。由此我常说,周瑟瑟是当代中国诗歌最杰出的编选家之一。

太阿表示,对于当下诗歌的写作,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面对伟大的时代和以人工智能Al为代表的高科技的挑战。我一直反对“轻浅空白小酸腐土”的写作,诗歌的终极所指应该以“意义性”为圭臬,“价值观”和“可再读性”仍然是诗的最重要评判标准。惟有真诚的写作,方不负于时代与历史。

诗人、当代艺术家周艺文致辞。

诗人、当代艺术家周艺文说,当代诗歌与当代艺术何时分家了?在古代是诗画不分家的。一个好的当代艺术家要懂一点当代诗歌,如果一个当代艺术家连当代诗歌都不懂,那是很遗憾的。当然,对诗歌不懂装懂的艺术家比比皆是。我写诗多年,现在主要从事当代艺术,但当代诗歌就在我的艺术里,我通过当代艺术来表达我的观念,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了,但观念与思想是相同的。

诗人朱巧玲认为,新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解决了诗歌表达与呈现的语言、技巧、结构和解构及审美层面、哲学的社会学的伦理学的等一些列问题,虽然新诗百年以来,诗歌流派纷杂,观点迥异,诗人的层次不同,但从诗歌方面说,差异化的存在才促进了诗歌的发展,诗歌不可能是一个味一个调的。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呈现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孤独、焦虑和迷茫。现代诗歌不仅是对个体经验的记录,也是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

朱巧玲表示,总的来说,现代诗歌以其自由性、意象创造和丰富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诗歌体验。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美,更让我们在品味语言之美的同时,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同时,现代诗歌也展示了诗人在面对现代社会时所具有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感受世界的独特视角。如今,面对诗歌的圈子化、小众化,有人嘲笑、有人质疑甚至贬低,我认为优秀诗人的职责是一条路走到黑,撞到南墙也不回头,只有这种诗歌精神才能配得上诗人的称谓。周瑟瑟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诗歌年鉴》,是这种不屈的诗歌精神的延续。

诗人、评论家周瑟瑟(左)、诗人、翻译家远洋(中)、诗人朱巧玲(右)对话。

诗人、翻译家远洋认为,近些年当代诗歌似乎进入了一个开阔河段,总体上给人波澜不惊、静水深流,相对平静也比较平庸的印象,当然水面下也好像有漩涡激荡,暗流汹涌。八十年代前后崛起的一代俱已老去,其中只有杨炼、王家新等个别诗人创作不衰,诗艺日益精进,趋于炉火纯青,“晚节渐于诗律细”“老去诗篇浑慢与”,呈现出晚熟的“晚脸”风貌;中年一代陈先发、李少君、胡弦等,由于相对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相对独特的美学价值,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青年一代如戴潍娜、杨碧薇等堪称新锐,初露锋芒就不同凡响。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的普及,诗歌的学习、写作和传播变得方便而快捷,写诗、发表诗不再有门槛,好像敲敲键盘、打打回车键,把文字分行就是诗歌,如此这般,形成了技术时代的无数条诗歌生产线,据说全国日产网络诗歌十万首以上,当然不容否认的是,初学者普遍起点较高,但基本上千人一面,乏善可陈,大多是日常生活和随感的流水账,是互相模仿、彼此复制的赝品与水货。真正能够刷新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美学、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美感的诗人和诗歌,可谓凤毛麟角。诗歌评论界也过于平静、平庸,甚至很多堕入吹吹拍拍、假话官话套话空话、红包评论的庸俗,再也听不见登高一呼、振聋发聩的声音,甚至还有一种“不爱活人爱死人”的现象,令当代诗人无法逃脱“生前寂寞身后名”的可悲命运,批评家常常一窝蜂地去研究已故诗人,甚至将其抬上神坛,却往往忽视眼前的、健在的、深潜的、卓有成就的诗人及其作品。

远洋强调,周瑟瑟是出色的诗人、诗歌批评家、诗歌编辑家、诗歌活动家、艺术策展人,现在又从事少儿诗歌教育,觉得他一个人相当于一个团队在工作。多年来,他置身于当代诗歌写作与批评的现场,深耕诗歌田野调查,不仅在诗歌艺术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诗歌批评和编辑上也独具慧眼。他的新书《当代诗歌语言启蒙》从“诗是语言的艺术”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注重诗人个案和文本细读,以诗人之心去理解其他诗人,更加体己、深切;他多年来主编《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不仅从泥沙俱下的诗歌江河中沙里淘金,甄选好诗,而且别具创意,不断打破旧的体例和模式,推出新的架构,让读者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中看到当代诗歌的不同侧面和整体风貌。相信他这两本书的问世,会别开生面,“吹皱一池春水”,给平静的诗歌界和诗歌读者带来一股清新活泼的春风。

品读《中国当代诗歌年鉴》。

东莞诗人、作家欧阳肃(原名肖隆东)认为:当代诗人、评论家周瑟瑟的《当代诗歌语言启蒙》是一部体验式诗歌评论集,作者结合一首诗及其创作现场,来研究不同诗人各具特色的诗歌语言,突显当代诗歌、诗人的魅力,挖掘、归纳当代诗歌语言的独有特征,从语言角度入手去研究、体验、欣赏当代诗歌,找到当代诗歌之本质、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同时还深入探讨当代诗歌语言对诗人写作之影响,与诗人心灵的碰撞;并试图以诗歌语言启蒙之名,纠正当代诗歌偏离正轨之走向。本书体现周瑟瑟对当代诗歌深入骨髓的研究,独到的见解和主张,这些都源自于他对当代诗歌的热爱和不妥协、不敷衍。

东莞诗人、作家李志鹏认为,我读周瑟瑟的诗歌评论集《当代诗歌语言启蒙》,深刻感受到他的诗歌美学的魅力。周瑟瑟的诗歌评论真实、准确、逻辑性强、清新、生动活泼。诗歌艺术之丰富,每一个诗人都可以在他笔下找到适合的位置,而且舒舒服服。很多评论家的工作是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做”,要写得“玄”。周瑟瑟相反,他执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读周瑟瑟的诗评,不累,也不烦;如欣赏到好的电影,听到好的音乐,看到美丽的风景,总会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白玉无瑕的封面,一点红,让人有无穷的想象。这部书体现了周瑟瑟的诗歌美学风格。

“10后”小诗人朱雨晗朗读自己的诗。

“10后”小诗人朱雨晗的妈妈说,朱雨晗从小就对文字有着特别的敏感和热爱。我还记得,当她还是个小宝宝的时候,每次读到诗歌或故事,她的眼睛都会闪烁着光芒,小手紧紧抓着我的衣角,仿佛被那些文字深深吸引。随着她渐渐长大,她开始尝试自己写诗。每一首诗都像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充满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种种美好和希望。作为家长,我们一直给予她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她多读优秀的诗歌作品,参加文学活动,与同龄的小诗人交流学习。

“10后”小诗人薛元霖朗读自己的诗。

“10后”小诗人薛元霖的妈妈(右)发言。

“10后”小诗人薛元霖的妈妈说,非常荣幸小女薛元霖的诗歌《快点慢点》选入了《2022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也非常开心今天孩子能够在各位诗人面前朗诵她写的诗歌,这对她来说是非常大的鼓励。今天在论坛现场听到各位诗人的发言,更加坚定了“我笔写我心”,正如太阿老师所说“要真诚的书写”,这在“写作”这件事上,得以再次确认。同时,我也很抱歉,在小女写诗这件事情上,周瑟瑟老师也是“不堪其扰”,经常在夜晚收到我们的“投稿”,每每都能得到瑟瑟老师的鼓励“写的好,非常好,继续写”,想想,周老师应该还会继续受到我们的打扰了……再次感谢周瑟瑟,感谢艺文儿童文学院。

部分嘉宾。

责任编辑:李涵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中国4月制造业PMI降至50.4% 连续两月扩张

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在北京召開

布林肯:最新停火提案“非常慷慨” 盼哈马斯做正确决定

香港最低工資最快今日公佈

美軍援未改俄烏僵局 5月兩個重要日期值得關注

政府就强制举报虐儿草案提修订 容许专业人员有合理辩解下不举报

陈国基:爱国教育不靠“硬销” 冀善用民间资源发挥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