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社(记者 宋芊慧)3月12日香港报道 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有效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东方智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近日,我们应约专访了著名国际书法教育家周斌老师,他就中国文化出海、教育创新及非遗保护等方面与我们分享了宝贵的见解和经验。
书法艺术全球传播的领航者
周斌老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全球传播工作,其成就斐然。他曾担任第八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书法老师,并在联合国总部长期为各国外交官教授书法。不仅如此,周老师还多次组织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国际展览,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说,周斌老师是推动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的重要人物。
文化出海:找到共鸣是关键
在谈到文化出海时,周斌老师指出:“文化出海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传播路径和方法。”他强调,文化传播应以受众的接受心理为基础,避免单一、刻板的传播模式。根据周老师的观察,尽管学术界对文化差异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往往停留在史学和理论层面上,与现实脱节。因此,文化传播必须深入研究受众心理,根据文化背景和时代需求灵活调整策略。同时,他认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是双赢的格局,需要平等对待和互相学习。
面对文化出海的挑战,周斌老师表示,首先要考虑到受众方的接受差异,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思路和策略。他认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文化传播的生命力所在。
书法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
作为中国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者,周斌老师不仅擅长书法教育,还积极探索书法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早在2011年,他作为中国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纽约大学进行了关于中国书法对美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他发现,书法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载体,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为青少年带来文化智慧,是一种有效的“文化赋能”方式,以双赢的目标建构的传播文化模式,在受众国就产生了独特的接受效果。
周斌老师详细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趣事和挑战,以及他是如何克服困难、收集数据的。他的研究发现,书法在青少年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教育手段。
继续前行:为文化传播和教育振兴贡献力量
周斌老师还积极投身于非遗保护和教育扶贫事业。他主导了多个非遗保护项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非遗走向世界。在教育扶贫方面,他多次深入偏远地区,为乡村小学提供美育教学资源,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对于未来,周斌老师表示将继续致力于书法教育和文化传播事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同时,他也将继续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力量,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次专访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周斌老师对书法艺术和文化传播的热爱与执着。他的故事和经验将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文化传播和教育创新事业中,共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