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5月7日电(编辑 王少喆)香港“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有新进展。特首李家超6日宣布,将在本周六(10日)率领代表团访问中东的卡特尔和科威特,外界关注,此次代表团中,首次出现二十多名内地企业家的身影。
特首三年内第二次出访中东
行政长官李家超6日宣布访问中东的行程,这是他上任以来第二次出访中东。
李家超说,卡塔尔和科威特都是中东经济蓬勃以及增长快速的国家,卡塔尔人均GDP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成员当中最高,是中东重要航空枢纽之一;科威特是海合会轮值主席国,人均GDP在当中排名第三,主权基金是全球资产总值最高之一,科威特也是首个和香港同时签订投资协定和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的海合会国家。
李家超介绍,今次代表团除了政府代表,也会开创先河,带领香港商贸代表加内地企业代表,共五十多名商贸代表成员参加,包括三十多名香港工商界和专业领袖,以及二十多名内地企业家,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涵盖金融、工商、贸易、基建、创新等范畴。
他表示,中东除了发展迅速、资金充裕,也积极寻求分散风险,尤其分散到中国内地和香港,这也配合全球经济中心东移的大趋势。
李家超说,特区政府计划增加在中东的经贸办数目,除了现在的迪拜,正积极推进在沙特的利雅得开创另一个经贸办。今次访问卡塔尔和科威特,以及之前访问沙特和阿联酋,已经访问海合会国家三分之一。他期待中东访问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力开拓商机。
冀内港企业共同提供“全方位供应链服务”
而就在不久前,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强调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
有分析认为,这一表述显示,中央认可香港在国家开放大局中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此次特首代表团中出现内地企业的身影,正是该方向的“牛刀小试”。
李家超也表示,带领香港和内地商业企业代表一起访问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发挥好香港“一国两制”下内连外通的优势,通过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体现香港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角色;第二,参与代表团的内地企业,有来自先进制造业和创新科技领域的高端产业,结合香港多元企业、金融业和专业服务界别代表,体现“一国两制”下内地和香港企业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提供全方位供应链服务。
港商谈中东经商:先做朋友再做生意
伴随此次特首出访,有港媒《文汇报》采访港商在中东当地的打拼情况。报道称,Gallery Five集团主席、港商王浩仁在中东经商十年,主营装修工程设计,早期业务集中在阿联酋迪拜,最近7年转战卡塔尔。
然而这一路走来,却并不平坦,“先做朋友再做生意”的当地文化与香港传统推崇的契约模式有著显著不同,商业条款之下存在种种模糊空间,甚至其他国家的政府力量也可能左右商业投标的选择。王浩仁总结,若要在中东长远发展,时间的沉淀,以及凭借企业自身实力建立的商誉,两者缺一不可。
王浩仁出身于香港的名门望族,祖父王华生为中华造船厂主席。作为船王后人,其家族涉足的行业从船舶展开,遍及饭店、运输、旅游、房地产等。
一开始王浩仁的公司在当地竞标并无优势,“一项工程的投标,我们需要和其他有资源、有背景的公司竞争,卡塔尔政府也可能会优先考虑当地企业和欧美公司,华人企业非最优先考虑,甚至有其他国家的政府在背后推动,左右投标结果。”他说。
作为异乡人的王浩仁难以进入当地产业的核心圈,必须透过熟人介绍,并与当地人成为稳定的合作伙伴,“虽然卡塔尔统计人口有200多万,但真正的当地人仅20多万,几个重点行业的领头家族,互相之间都很熟悉,相对陌生的人,他们没有那么重视。”王浩仁最重要的一位朋友是卡塔尔的前环境部部长,两人结下友谊后,友人带他认识多名当地政要名人。赢得当地人的友谊也需要耐心和尊重,王浩仁指,学习当地文化习俗对交友非常重要,卡塔尔人重视家庭价值,交流期间通常是两家人见面,双方子女一齐在场玩耍。
有了人脉,第二道门槛就是实力。集团在当地最早的一个项目是一间酒店翻新工程,客户反馈良好,为他们打开后续合作之门。王浩仁解释,中东审美偏好大量重复的细小花纹,建筑多用圆顶,其工艺较一般香港商场四四方方的样式更为复杂,对手工等细节的要求很高,形成优质效果并不容易,要持续保证完美交货才能在业内累积口碑。
王浩仁笑言,在卡塔尔外资企业的呆坏账并不鲜见,“间间都遇到过收不到钱,其他类型的纠纷也有。每间公司,中国公司也好,外国公司也好,都会遇到这种问题,最后解决往往透过关系。”他举例作为甲方的当地企业,经常会在合同上阶段提出多项“不平等条约”,这些条款即使乙方知道很难实现,为了签单,也只能暂且接受。“他们不给你改这些条款,只能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每次开会协商。”他建议,为保护自身利益,港商要让律师及早介入洽谈,而非真的等到出现问题才咨询法律意见。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