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今日举行。(点新闻记者麦钧杰摄)
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设立的“未来科学大奖”今日(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香港两地连线公布今届“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获奖名单,今届共有8位科学家获殊荣。
未来科学大奖2023“生命科学奖”获奖者为柴继杰及周俭民,奖励他们为发现抗病小体并阐明其结构和在抗植物病虫害中的功能作出的开创性工作。“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为赵忠贤、陈仙辉,表彰他们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为何恺明、孙剑、任少卿和张祥雨,奖励他们提出了深度残差学习,为人工智能作出了基础性贡献。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致辞时表示,“未来科学大奖”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奖,足以证明其权威性地位,过去七年来,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20多名来自两岸及港澳地区的杰出科学家,表扬他们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三大领域的卓越成就。今年的未来科学大奖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跟香港两地同步进行,颁奖典礼及大奖活动周更首次移师到香港举办,来自全球多个国家近百位的著名科学家将会聚首一堂,带来最高端的科研资讯和极具前瞻性的事业,促进国际科研人才的交流,同时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发展成就的认可。
孙东指出,香港的创科生态发展日趋蓬勃,创科成果也备受国际的高度肯定,过去一年,香港的研发成果获得多个国际的创科奖项,香港有多位科学家荣获世界级的科学奖项,体现了香港具备孕育优秀科学人才的土壤,也拥有扎实的创科实力。孙东续说,特区政府会加倍努力,推动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好香港联通海内外的枢纽作用,大力支持在香港举办世界级学术交流盛会,相信一系列科学活动进一步提升包括香港在内的年轻一代对科学的认知和兴趣,弘扬科学家精神,为社会营造出更浓厚的科学气氛。
2023未来科学大奖周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指出,未来科学大奖的创立,鼓励了大中华地区对人类社会进步有贡献的科学家,同时也给外界知道大中华地区的科学发展是如何紧扣、以致影响世界。大奖今年特别把节目延伸在香港举行,标志着连结不同地方的科学力量,海内外丰富的科学资源可以通过香港这个国际城市发扬光大,而10月17日的颁奖礼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行,更是科学与文化的一次融合碰撞,在此衷心感谢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
2023未来科学大奖周程序委员会委员、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任咏华表示,未来科学大奖周会有连串活动汇聚来自全球9个国家,近70位国际顶尖科学家来港交流,尤其10月14日至15日举行的科学峰会,全球20多位重量级专家学者,包括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 Gregory Winter、Michael Levitt、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奖者 Shankar Balasubramanian,以及多位中国科学院及香港科学院院士等会就前沿科学议题进行交流,相信会为香港青年科研人员、创科人士打开科学前瞻视野,充分感受科学力量。
未来论坛理事梁颖宇指出,未来科学大奖周一直将青少年视为重要的受众,欢迎更多本地的青少年参与今年这场科学盛事,希望通过活动,唤起年轻一代,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与热爱。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