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乱港黑手、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控违反香港国安法一案,昨日在西九龙法院进行第33日审讯,《苹果日报》前副社长陈沛敏,以从犯证人身份继续作供,控方完成盘问,下午辩方展开盘问。
陈沛敏称,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后,《苹果日报》高层设立“应变小组”,讨论部分字眼的使用。直至黎智英被控还押后,《苹果日报》除更改用字之外,报道角度没有改变。
不曾讨论改变报道方向
控方提到,《苹果日报》高层于2021年4月17日设立群组“应变小组”,陈沛敏称,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后,有同事就报道用字提出疑问,加上时任警务处处长邓炳强曾公开强调,传媒违反国安法要付出代价,担心在新的法律环境下,再用某些敏感字眼会有问题,于是设立群组讨论,再由时任行政总裁张剑虹及总编辑罗伟光决定统一做法。
国安法生效后 《苹果》仅改部分用字
陈沛敏举例,公司内部曾讨论“阉割选举”、“武汉肺炎”等字眼可否继续用。罗伟光当时辩称,可继续用“阉割选举”,“因为都系陈述事实”,“武汉肺炎”也可继续用,但如要引述官方声明、文件必须提及“新冠肺炎”,显示是官方或有关人士说法。由黎智英被捕至还押,再到5月份的员工大会时,《苹果日报》都没有直接被指控报道有问题,所以不曾讨论改变报道的大方向,只是更改部分字眼。
控方关注,《苹果日报》于2021年6月24日印刷100万份报纸是谁的决定。陈沛敏说,当时发行部同事提出苹果出版最后一份报纸,坊间会有很多人买,有资深同事就建议印100万份。陈沛敏指她当时亦同意做法。
辩方则辩称,《苹果日报》一直以来对政府采取批判的角度,并非为批评而批评,而是希望藉吸引读者注意令政府改变政策,又指黎智英会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前,扬言施加制裁等压力,目的是奉劝或游说当权者不要推动立法。
陈沛敏同意,这是黎智英想透过《苹果日报》做到的效果。辩方又称,当时本港未有法例禁止人呼吁作出制裁,陈沛敏亦同意。
辩方展示《苹果日报》的编辑室约章,当中写明“总编辑为本报编采总负责人”,质疑2019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苹果日报》是否按这一原则运作。陈沛敏表示,这只是广泛的说法,但与实际情况不同,她举例指如果黎智英要求聘请某位作者为社论写手,当时的总编辑罗伟光并没有机会反对。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