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专家指,长期受虐者对负面情绪较敏感。(点新闻资料图)
港人生活压力大,不少人抑郁焦虑缠身,甚至曾经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社会福利署临床心理服务科获创科局“科技统筹(整体拨款)计划”早前资助约400万元,研发虚拟实境(VR)系统,助曾历创伤者平静下来投入治疗。项目为期3年,去年4月结束,期间邀请了共110人试用,当中逾8成满意体验。
社署临床心理学家为曾历创伤者提供心理治疗时,会运用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EMDR),属早于2013年被世卫认可为创伤后压力症首选疗法之一,共设8个阶段,其中在准备阶段,须想像置身于一个安全平静的庇护所,以确保具一定心理质素,在余下阶段梳理创伤。
社署高级临床心理学家陈克文指,长期受虐者的生活体验有限,对负面情绪较敏感,难以构建静心空间。VR系统会提供44个实景拍摄或虚拟场景,包括慈山寺、花海等,可按个人喜好选择,甚至把喜爱的照片转化成场景之一;亦可加入宠物、音乐等元素,透过沉浸式体验助放松。
她续指,VR系统会显示按节奏左右移动的圆圈,通过眼球运动进行双侧刺激,增使用者安全感;透过配戴2款智能手带,更可实时收集心率和皮肤电导性数据,快速得知压力和情绪变化。
为方便日常调适压力,团队亦设计了“静心·VR空间”手机应用程式,提供心理健康资源,把手机套在纸板VR眼镜并绑在头上,更可重温过去制作的静心空间。
年约60岁的李先生,成长过程中曾遇上不同创伤,童年因学业问题屡被父亲体罚、中学遭老师羞辱、成年后则感情挫败和工作压力大,终患上抑郁,难以控制情绪,脾气变得非常暴躁。与妻子发生严重冲突后,在2017年被转介至社署临床心理服务课跟进,2022年7月起试用最新VR系统。他形容以前至少需5至6分钟才能勉强放松,用VR短短1至2分钟就做到。李先生的治疗现已进入尾声,心理情况大有好转,懂得在如何避免情绪大爆发,亦开始健身放松。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