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鹏委员一行与北京市、昌平区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开展座谈。
4月26日,第十四届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香港岭南大学协理校长刘智鹏率领中国香港(地区)商会荣誉会长兼常务副会长萧惠君、名誉会长陈君等一行,赴北京市昌平区对《关于加快建设“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打造京港合作金名片的提案》和《关于在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建设京港实验学校的提案》承办情况开展自主调研。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昌平区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及香港企业代表等30余人参加调研活动及座谈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推动建设京港实验学校提供DSE课程
刘智鹏一行首先实地踏察了昌平区海鶄落新村,听取了未来科学城规划、街区规划汇报,详细了解了“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项目基本情况。随后,刘智鹏委员一行与北京市、昌平区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开展座谈,深入交流在京,以及京津冀港人迫切的教育需求,以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课程的体系优势,深入沟通“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项目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推进。
刘智鹏提出,京港实验学校以港人子弟为主要生源,与香港学制、学籍、课程和入读服务实行无缝对接,学校提供的香港DSE课程优势明显,是全球唯一可以用中文答题的国际考试,可以升学内地、香港、海外300多所名校。目前,广州南沙港人子弟学校办学非常成功,1个学位有将近百位申请人,但北京及华北地区还没有港人子弟学校。从人才流动、港人子弟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多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共同建言献策,希望在“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内建设京港实验学校,服务京津冀及北方地区的港澳台及海内外侨胞子女就学需求。
作为在内地长期生活、工作的港人代表,萧惠君坦言,不少港人因为子女教育问题返港或者就读内地的国际学校,存在着家长两地奔波、国际学校的教育存在中国文化教育不足等问题。目前,在港人子女教育问题上已经有了广州南沙的参考样板,她相信亦有信心推动京港实验学校在北京昌平落地。
刘智鹏提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有意愿将香港资源、国家政策汇集到北京市和昌平区,深化京港两地合作,打造“南有南沙,北有昌平”的基础教育新模式。
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名誉会长、国立书画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陈君详细介绍了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他说,长期以来,香港与北京的合作受到中央、北京市和香港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合作领域愈来愈广阔,成果十分丰硕。根据《京港合作会议第五次会议备忘录》,京港两地携手开启“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建设项目,旨在吸引集聚京港两地及全球高端人才,让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动能。
冀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实质性落地
座谈会上,针对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项目及京港实验学校建设有关情况,北京市、昌平区相关单位负责人一一作出了积极回应。昌平区政府副区长马春秀表示,从区级层面将积极推动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实质性落地,成立工作专班进行对接、推动项目。她提出,希望项目能够尽快落地,成熟一个落地一个,比如首先从教育、医疗入手,率先从政策层面实现突破,各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对接,港区委员和商会等亦积极协力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政策支持。
昌平是北京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要门户,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化发展新城。“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发挥两地所长,对接国家所需,“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借鉴香港成熟的运作机制,参照“南沙模式”,按照“南有大湾区北有京津冀”“南有南沙 北有昌平”的战略布局,把昌平京港合作国际示范区作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京港携手共同打造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金名片”。
此前,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十一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政协委员自主调研工作办法(试行)》。此次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自主调研活动,是工作办法通过后第一次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赴京对提案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自主调研,知情明政、履职尽责,有效地发挥了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记者林彬彬 相铭)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