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安全运行守护粤港30载 谭惠珠:大亚湾核电站表现世界一流

内地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安全运行30年,为港人持续提供安全、稳定、零碳排放的电力,守护粤港三十载。时任行政局及立法局议员的谭惠珠是这座核电站从无到有的见证人、参与者。

谭惠珠。(资料图)

内地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安全运行30年,为港人持续提供安全、稳定、零碳排放的电力,守护粤港三十载。时任行政局及立法局议员的谭惠珠是这座核电站从无到有的见证人、参与者。她在接受访问时回望30年前的难忘岁月,坦言大家起初对这座核电站的兴建感到担心,而中央对港人包括设计制造、意外应变、中央管理、环境安全等方面的30项建议均全盘接纳,给港人派下“定心丸”。30年过去,港人不仅受惠于核电站稳定安全的供电,核电站也用世界一流的表现赢得港人信任,回馈了一份最完美的答卷。

上世纪80年代珠三角实体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上升,惟当时煤电和水电产区不在珠三角。1982年12月,国务院批准采用法国核电技术建设大亚湾核电站。1984年1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深圳经济特区时指出:“深圳要办好两件事,一是建设核电站,二是办好深圳大学。”

从1987年8月7日到1994年5月6日,经过近七年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两台机组建成投产,实现了内地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期和最大型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它用30年来世界一流的亮眼成绩,铸造成改革开放后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谭惠珠认为,大亚湾核电站对香港政府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有不可或缺的帮助。

不过,见证这座核电站从无到有的谭惠珠坦言,当年包括她在内的许多港人,都对这座兴建在香港附近的核电站的安全性感到担心。1985年,中电与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落实发展大亚湾项目,她说,当时合营期内70%的电量输送香港符合经济利益,“但当时不少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没有100%信心,中国会不会起得好这个核电站,会不会根据国际要求的标准操作,应变计划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呢?”

雪上加霜的是,1986年发生切尔诺贝尔核事故,港人对兴建大亚湾核电站的恐惧进一步加大。当年身为行政立法两局公用事业事务委员会召集人的谭惠珠深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说服港人放心,她并坦言:“其实我们自己心里,都没有一个掌握。惟一的方法就是真真正正去学。”同年8月她组织议员前往法国及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考察,主动认识和学习核电运作和核安全。

1986年8月谭惠珠到法国考察,参观以压水式反应堆发电的核电站。

同年9月,谭惠珠到北京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接见,中央对谭惠珠提出的30项建议,包括设计制造、意外应变、中央管理、人员培训、环境安全、公众教育等予以全盘接纳,亦答应设有一个香港人参与的核安全咨询委员会,这给他们派下一颗“定心丸”。

1986年谭惠珠在香港举行记者会,向港人传达中央对港人诉求的重视。

谭惠珠认为,中央全盘接纳建议,充分显示中央愿意聆听港人的关注和诉求,不会因核电站设于内地,就不理会港人的忧虑。

谭惠珠指出,负责管理核电站的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其第一副董事长及第一副总经理由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人员担任;首5年内的厂长,以及随后5年的副厂长,亦皆由该公司任命。她表示,中电的参与可以令香港方面更清楚该核电站的运作,增强港人对核电站安全性的信心。

谭惠珠说,大亚湾核电站安全营运30年有助解决珠江三角洲实体经济、工业、人民生活各方面需要能源的问题,并且提供稳定和价格合理的电价。她相信,该核电站对香港政府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会有不可或缺的帮助。

无悔推动核电站建设

并非核电专家的谭惠珠,当年靠什么样的信念推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她说,第一她相信国家不会把危险的东西建在自己国民居住的地方;第二她相信国家会集中资源和能力做好核电站。

不过,当年推动是项工作时,谭惠珠还是会隐隐担心。她说,她首先担心不能充分了解核电的事项,第二担心当年提出的建议不被中央接受,第三担心真真正正操作的时候会发生意外。

如今再谈及这份担心,谭惠珠说,大亚湾核电站在过去30年达到很高的标准,“我自己觉得好安慰。另一方面,看到国家欣欣向荣,看到香港供电稳定,所以我完全没有后悔(当年推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工作)。”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制定的“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核事故分为0至7级。大亚湾核电站投产至今30年,从来没有发生第二级或以上的事件或事故,近十多年亦没有发生第一级的事件。

责任编辑:米莱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