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李家超:善用优势做大做强 加强湾区衔接实现规模化

行政长官李家超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国家对香港有要求,反映中央认同特区在金融、航运和贸易等领域具有优势,香港必须加以善用,发扬光大,做大做强。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早前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当中涉港部分提及,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行政长官李家超接受点新闻专访时表示,国家对香港有要求,反映中央认同特区在金融、航运和贸易等领域具有优势,香港必须加以善用,发扬光大,做大做强。

李家超指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排名第四,地位依然稳固,例如,在银行活跃程度、保险密度、发债规模、货币流动等范畴,香港都具有一定优势。举例来说,香港占人民币离岸交易八成,世界百强银行有约七成在港营运,而且发债规模是亚洲第一,保险密度全球第一。他又引述瑞银集团的估算,指香港财富管理规模很可能于三年内超越瑞士,成为全球管理龙头。

李家超表示,政府以不同方式,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以股票市场为例,政府去年8月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当中提及的12项短期措施改善市场竞争力,至今大部分已实施。政府正和内地当局商讨增加人民币产品,例如,在“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引入更多选择,鼓励内地地方政府发行人民币债券,甚至研究以人民币债券作为抵押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政府亦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虚拟资产交易已在本港开展,期望代币化交易和资产管理之后,可以推广更多贸易方面的应用。

集装箱量非决胜关键 香港须聚焦发展增值服务

物流方面,李家超重申香港仍然是世界一流的航运中心,清关速度名列前茅,滞港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标准。一方面,政府会推动港口智能化、绿色化,例如在加注燃料方面提供甲醇和液化天然气等能源给停泊的船只。另一方面,当局会加大力度,发展航运的增值服务。尽管本地集装箱量近年下滑至全球第10或第11,但他认为,国际航运中心不应只聚焦于集装箱量,反而要同时发展包括法律、买卖、借贷、经纪、管理在内的增值服务。

与此同时,香港是国际重要的贸易中心,李家超指,受惠于“一国两制”,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政府除了确保欧美市场的贸易关系蓬勃发展之外,亦重点发展东盟和中东市场。他透露,自己较早前与阿联酋投资部部长会面,双方都有兴趣加大合作,相信香港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往来会越加频繁。至于中亚和非洲的合作机会,政府也积极关注。

“来了香港,就等于来了整个大湾区”,李家超认为,对这些国家而言,香港也是进入内地市场的机遇,尤其是大湾区的市场规模和经济体量接近世界排名第九或第十的经济体,香港的“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的角色大有可为。

冀专业认证覆盖更多行业 以试点实现规则衔接

提及到大湾区建设,李家超认为,香港从参与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得益的可能性很大。过往,两地较多在在货物方面对接,例如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近几年,开始针对专业服务的开放,其中一个正在实行的项目是允许已经在香港特区工程建设领域执业的专业人士,可以到前海合作区执业。他认为,目前需要一套为香港专业人士设立的登记制度,期望工程界的合作可以延伸至其他领域。

李家超又称,政府近年推动“湾区标准”清单,涵盖食品质量和安全、粤菜、交通、机电产品,以至医疗、护理、教育及电竞等领域,合共110个项目,相信“有了标准,大家就变得更容易执行”。他特别强调,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必须以项目来启动,以最直接的方式,满足有关方面的需求,例如在河套区的“一区两园”,要如何处理两地科研和临床数据的结合;再譬如,要实现低空经济,又该怎样对接两地航空及安全的要求,“用试点的方式来做,成功之后,就推行规模化、正统化”。

打造区域高等教育枢纽 吸引各地学府进驻发挥乘数效应

“对于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我是有信心的”,李家超认为,香港作为国际城市,具有全球知名度和认受性,容易吸引人才留港发展。他形容,香港陆地面绩只有约1100平方公里,却坐拥五所全球百强大学,堪称是全球唯一达到如此成就的城市。政府有意打造香港成为区域高等教育枢纽,投放很多资源在高等教育,除了积极推动奖学金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之外,还批准香港都会大学作为全港首间应用科学大学,相信结合学术性大学的课程,能培养更多高端人才,以满足香港“八大中心”定位的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本届政府亦积极吸纳外来人才,例如先后推出“高才通”、“优才”、“专才”等计划。据政府估计,目前有约34万份申请,当中20多万获批,大约14万人已抵港。李家超指出,他们的收入普遍超过本地入息中位数,是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他又提到,过去政府推出两个研发平台,涉及生命科技、人工智能和机械人技术等领域,未来会实施第三个平台,进一步涵盖新材料、新燃料、可持续发展等范畴,推动新型工业发展。

“当吸纳高端人才和科技,就需要有真真正正的机会给他们”,李家超解释,香港不单只有科学园、数码港,还会有新田科技城,尤其是河套区的“一区两园”可以更好地利用两地优势,推动研发和引入技术。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计划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为医药研发机构提供一站式临床试验支援平台。长远而言,政府在北部都会区预留逾60公顷用地发展北都大学教育城。李家超指出,自己期望大学城能有本地大学参与的同时,还能吸引内地和海外的优秀学府进驻,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

(点新闻记者王俊杰报道)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