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深海一号”“蛟龙号”首访港 李慧琼指有助加深港人对国家认同

多名内地及香港特区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中小学生代表与不同界别人士,今早齐集尖沙咀海运码头,迎接“深海一号”和“蛟龙号”抵港。

“深海一号”携“蛟龙号”今日首访港,卓永兴(后排中)与嘉宾及学生代表在“蛟龙号”前合照。

在国家自然资源部大洋事务管理局(大洋局)的全力支持下,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24日)为中国科研考察船“深海一号”和“蛟龙号”首次访港举行欢迎仪式,庆祝“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西太平洋完成首个由国家支持的国际深海科研考察航次。多名内地及香港特区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中小学生代表与不同界别人士,今早齐集尖沙咀海运码头,迎接“深海一号”和“蛟龙号”抵港。

李慧琼:“深海一号”访港活动有助加深港人对国家认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立法会议员李慧琼表示,很荣幸在“深海一号”完成西太平洋国际航线调研活动后,有机会在它回程的首站便停靠香港,让香港各界共同分享其研究成果。此次“深海一号”访港活动不仅展示国家在海洋科学领域最新发展和杰出的成就,还推展了爱国主义教育,加深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国家的认同。她指出从“雪龙2”号,到“嘉庚”号,再到今天的“深海一号”,多架科考船访港,可见中央对香港科研发展的大力支持。她希望日后能有更多香港青年参与进这类活动,推动他们对科学考察的兴趣。

邬长斌:航次成功实施 为全球海洋科学贡献重要科学数据

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局长邬长斌在仪式上祝贺 2024 西太平洋国际航次取得圆满成功,向所有参航科考队员以及船舶装备保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提及航次吸引了世界五大洲的科学家共同参与,外籍科学家首次搭载“蛟龙号”探索西太平洋,这是中国会同世界各国在深海领域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生动实践。本航次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大家对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水平,还为全球海洋科学研究贡献了重要的科学数据,也更加坚定了国家持续开展“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的信心。

科大校长叶玉如:科大将举办学术与科普活动 展现国家深海科考实力

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亦对“深海一号”顺利完成考察工作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近年内地开放了不少国家级大型科研项目予本地科学家参与,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和经验。科大非常荣幸可参与由国家主导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并负责协调和组织国际科学家团队。这不但有助推动香港参与深海研究和国际事务,亦可进一步提升科大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未来数天,科大会为“蛟龙号”访港举办一系列学术与科普活动,除了展示国家在深海科考方面的实力、亦期望能增强市民对海洋科研与保育的认识,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银香港:对全力支持本次航次实施感到荣幸

中银香港副总裁兼风险总监徐海峰表示,中银香港一向十分重视环境保育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多年来致力与社会各界合作、推动保育教育工作、提升普罗大众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的意识。适逢国庆75周年,中银香港十分荣幸能全力支持“深海一号”携“蛟龙号”的访港活动,透过举办科普讲座、学术研讨会以及圆桌论坛,让香港年轻人加深了解国家的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持续加快,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迈向更高质量发展。年轻人亲身认识体会国家自主创新、向海图强,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

是次计划为迄今唯一由中国政府主导而聚焦于深海、并经联合国批准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之一。刚完成的首个航次,乃首次有多国科学家参与设计、采样和科研工作的国际联合航次。国际科研考察队伍的11名科研人员由科大海洋科学系及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以及今次“蛟龙号”访港筹委会主席钱培元教授负责筹组,成员包括三名香港科学家,以及来自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墨西哥、哥伦比亚、孟加拉和尼日利亚等八个国家的科学家。此外还有来自中国内地海洋研究机构的7名科研人员。

“深海一号”上月启航,国际科研考察队在45天的航程中,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主要聚焦研究深海典型生态环境。航次主要任务包括观察及拍摄典型海山山坡到山顶的海底生物分布,采集生物、水体、地质样本和环境参数数据,并测试潜水器各项功能。而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则是首次搭载海外科学家下潜,到深海采集生物及生态样本,并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研究,推动深海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研究。参与的科学家有3名来自香港,并完成下潜任务。

(点新闻记者郑洢林报道)

责任编辑:王可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