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南海I号”文物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 255项展品亮相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13日在網誌介紹「從灣區啓航:『南海I號』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展覽內容。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13日在網誌介紹「從灣區啓航:『南海I號』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展覽內容。

甯漢豪參觀展覽。網誌圖片

「南海I號」出土的文物數量龐大,接近18萬件(套),其中瓷器約16萬件(套),鐵器凝結物124噸,開創中國單個水下考古項目發掘數量之最。船上有大量被學者稱為「廣東罐」的醬釉陶罐,香港也有不少遺址出土「廣東罐」殘片,尤以九龍城宋皇臺聖山遺址為多,反映香港自宋代起已是貿易航線的中轉站,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貿易佔一席位。

今次展覽由發展局、國家文物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合辦,現於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共展出255項展品,展期至2025年2月12日,免費入場。並藉今次展覽,請來專家和學者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舉行四場以「南海I號」為主題講座。主講嘉賓包括中國第一代水下考古專家、「南海I號」考古發掘領隊崔勇,長沙銅官窰博物館館長瞿偉,廣東省博物館前館長、現任復旦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魏峻,以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秦大樹教授。

展覽分為「南海I號」與「廣東罐」、「南海I號」航線再考、「廣東罐」與海上絲綢之路三個部分, 共展出255項展品。

據古蹟辦總文物主任蕭麗娟介紹,「南海I號」是迄今全球考古發現中保存最完整、體積最大、年代較早的遠洋商船,而這艘宋代商船躺在廣東台山與陽江交界20多米深的海床達800多年,在1987年被發現,2007年考古人員將沉船整體打撈出水,現時船隻存放於陽江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南海I號」是迄今全球考古發現中,保存最完整、體積最大,而且年代較早的遠洋商船。船上載有大量外銷瓷器、手工藝製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眾多金銀銅貨幣、大量肩部印有文字和紋飾的醬釉陶罐,這些陶罐一般被學者稱為「廣東罐」。

南海窰醬釉四繫罐,上有「酒墱」印文(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香港亦有同類陶罐殘片出土,南丫島沙埔村出土的醬釉陶罐殘片,上有佛山奇石窰「梁宅酒」印文(右圖)(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藏)。

研究人員把「南海I號」船上出土的醬釉陶罐,與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宋代文化層發現的「廣東罐」作對比,發現兩者非常相似。宮署遺址在宋代是廣州知州官署,官署內的公使酒庫遺址,出土大量與酒有關的印文醬釉罐,其器型、釉色和印文與「南海I號」部分醬釉罐極為相似;再將佛山南海多個窰址出土的同類醬釉罐作聯繫和對比,經深入研究後,證實這些醬釉罐都是南海諸窰的產品,從而推斷廣州是「南海I號」最後離岸港口。而香港也有不少遺址出土同類醬釉「廣東罐」殘片,其中尤以九龍城宋皇臺聖山遺址為多,反映香港自宋代以來,是貿易航線的中轉站,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貿易中扮演一定角色。

责任编辑:王可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