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未来科学大奖周科技论坛昨日在港科大举行,汇聚国际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左起:汪扬、郭毅可、马毅、马健。(香港文汇报)
人工智能(AI)为各行各业带来新活力,于发展新时代产业不可或缺。由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香港科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2024未来科学大奖周科技论坛昨日(30日)在港科大举行,汇聚国际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以“趋势见未来——AI前沿探索与实践创新”为主题,深入探讨AI在全球发展中的角色、挑战和机遇。论坛特别安排了“全球AI创新与技术发展趋势与差异”和“AI产业战略趋势、创新实践与投资发展”两场圆桌讨论,探讨人工智能对全球发展各个层面的影响。
在首场圆桌讨论中,港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提及AI与教育行业的结合,认为这种结合对整个教育体系带来深刻影响,“原本强调训练学生记忆和技能的应试教育,在AI推动下,重要性已经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减弱。因此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应当学习什么?教师应当教授什么?AI生成的内容仅仅是信息的压缩,但解压后的结果,并不一定百分百保证正确。因此,知识需要理性推理,也需要数据的验证,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在过程中保持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AI可充当虚拟导师
面对AI迅速发展,港科大副校长及数学系讲座教授汪扬指出,过去像ChatGPT这样的技术,在推出时功能仍不算强大。然而,短短一年多时间,其数学能力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中学生。目前,科大正在尝试引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
汪扬表示,一般大学的师生比例可能是1比20,而项目导向的学习需要约1比3的师生比例,人工智能的进步,可以充当学生的虚拟导师、团队成员,甚至是小助手,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口,也为提升香港教育水平带来了新思路。
他举例说,围棋就因为人工智能的介入而受到更多关注,“许多人开始思考:为什么还要和机器人下围棋呢?我们已经 无法击败这些人工智能了。然而,现在顶尖的围棋手都在与人工智能对弈,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人们发现,不再需要花钱找教练,可以直接与人工智能对弈。透过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他们带来更出色的表现。我认为人工智能在教学上对学生也有这种正向作用。”
晶泰科技的共同创始人马健表示:“从商业的角度而言,我们都在寻找标签,AI的标签就像公司订定战略一样,关键在于找到其独特性,大模型的出现简化了对工作的描述,帮助公司找到定位和形成差异化。”
香港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的首任院长马毅指出,研究人工智慧就像将黑盒转变为白盒的过程,这涉及到一种社会责任,因为当某个人或群体知晓某项技术的重要性时,就可能被滥用以制造恐惧,认为人工智慧的普及化、公开透明的应用才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