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青协青年违法防治中心辅导计划显成效 助青年共同抵御新兴毒品“太空油”

青协“青年违法防治中心”督导主任梁兆骐表示,大麻和可卡因仍是青年最常吸食的毒品,然而,单计今年已有三成多(33.3%)跟进个案吸食新兴毒品“太空油”,当中六成均为未成年人,情况相当严重。

青协“青年违法防治中心”督导主任梁兆骐(左二)建议社会建立更完善的支援网络,加强青年对毒品危害及贩毒严重法律后果的认识,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毒品问题。

近期“太空油”成为热话,令社会再次关注青年吸毒问题。香港青年协会“青年违法防治中心”今日(18日)表示,中心推行的“Project RADAR III——隐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辅导计划”,自2021年12月至今,分别为198名青年个案及124名家人提供辅导和抗毒支援,当中有个案吸毒超过10年才被社工发现,最严重个案更被法院判处20年监禁。

上述计划获禁毒基金赞助,为10至35岁的隐蔽吸毒、潜在或干犯毒品相关罪行青年及其家人提供介入辅导;同时为1325名大专院校和高中学生,提供禁毒专题讲座及禁毒大使培训,并为309名家长和教师举办工作坊,提升他们对毒品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另外,上述计划结合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毒品现象,提供线上线下的外展服务,以及推行网上禁毒宣传教育。

过去3年的198名个案中,最常吸食毒品依次为:大麻(50.5%)、可卡因(27.8%)和K仔(11.3%)。

青协“青年违法防治中心”督导主任梁兆骐表示,大麻和可卡因仍是青年最常吸食的毒品,然而,单计今年已有三成多(33.3%)跟进个案吸食新兴毒品“太空油”,当中六成均为未成年人,情况相当严重。他指出,前线社工观察到隐蔽吸毒个案存在许多误解,例如误以为毒品可以帮助处理情绪,相信自己可以有节制地吸食毒品。而个案难以被发现原因包括︰选择隐蔽场所吸毒、得到朋辈协助隐瞒,以及个案没有外显的吸毒特征,令其他专业人士未能及早发现等。

梁兆骐亦指出,毒贩利用青年贩毒的手法已不限于威迫利诱,更会利用他们的同理心,假借协助为名误导他们参与贩毒。毒贩还会运用各种借口及心理战术诱使青年贩毒,因此青年需要格外警惕。他建议社会建立更完善的支援网络,共同为青年筑起防线,加强青年对毒品危害及贩毒严重法律后果的认识,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毒品问题。

22岁的阿希(化名)于15岁受朋友影响初尝可卡因,其后结识童党,吸毒成为他社交聚会的一部分。他轻视法律后果,导致吸食成瘾,情绪亦变得不稳,甚至出现暴力行为。半年前因藏毒被捕,后经朋友介绍接受戒毒辅导,最终被判感化令18个月。在辅导过程中,阿希得到社工的支援和鼓励,了解到自身优点和能力,也意识到吸毒危机。他开始重建正向生活,努力修补对家人、朋友和伴侣的关系,亦积极学习新知识,尝试创业,决心远离毒品。

据介绍,为期3年的“Project RADAR III——隐蔽吸毒及干犯毒品罪行辅导计划”,为10至35岁隐蔽吸毒、潜在或干犯毒品相关罪行的青年,以及其家人提供辅导。详情可浏览网站ycpc.hkfyg.org.hk,或致电本中心的求助热线81009669。

责任编辑:米莱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