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工总倡减税为中小企纾困 扩大人才清单积极引才

​香港工业总会(“工总”)15日就2025年至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向特区政府提交意见书。工总认为政府在短期内应首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援和宽免措施,减轻企业经济压力,助本地经济重拾动力。

香港工业总会(“工总”)15日就2025年至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向特区政府提交意见书。工总认为政府在短期内应首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援和宽免措施,减轻企业经济压力,助本地经济重拾动力。在中长期,业界期望能够巩固香港独特优势,深化与大湾区、东南亚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培育工业人才,并以创新科技促进新型工业化。

工总认为,香港面临紧张的财赤压力,在开源节流的同时,必须促进经济发展,建议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纾困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同时透过促进电商发展等方式,改善中小企现金流,提升竞争力。短期纾困措施包括,宽减各项税款,如利得税、薪俸税、个人入息课税及非住宅物业差饷等,减免商业登记费、工商牌费、水费及排污费等杂费;为非住宅用户提供推出为期一年的每月75%电费开支补贴,每月上限5,000元,期望政府与银行商讨,为企业贷款提供优惠利率,推动经济复常。

北部都会区发展方面,工总建议政府规划时一并考虑上下游产业链的用地,达致协同效应,并尽快落成北都展馆,向企业、市民深入展示北都区营运的产业分布、新型工厂的运作、新型工业需要的配套、智能生产线的应用以及园区的低碳运作等;工总称,喜见政府考虑以优惠地价鼓励企业在香港设置生产线,邀请企业来港时,可容许以较长年期分期支付地价、先租后买,协助减省前期投资成本。

促进人流互通方面,工总建议,政府金额放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来港的签证政策,延长逗留期限,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放宽港人入境期限;推广“一带一路”国家在港企业利用香港作为服务基地,并放宽“一带一路”国家专业人才来港工作的准入条件。

人力资源发展方面,根据政府在最新的2023年人力推算报告,随着人口老龄化,香港的劳动力将减少。到2028年,香港预计将面临18万人的劳动力短缺,其中创新科技产业缺少1.8万至2.3万人。工总建议尽快扩大“人才清单”,丰富本港的人才库,并扩大外劳输入,采取更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以及加强职业专才教育,以填补人力和技能的缺口。同时,投放更多资源强化STEAM教育,培育本地人才;并预留土地以兴建“人才公寓”和推出税务优惠,以吸引海外人才来港发展。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