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资讯 / 正文

回家路遥 逾7000“猪仔”滞留妙瓦底

中泰缅三国近日在打击电信诈骗的合作中再次取得关键进展。自本月12日至25日,缅甸克伦边防军(BGF)在妙瓦底电诈园区展开大规模清查行动,拘捕大批电诈嫌犯,部分已被遣返,有关成果是三国在打击跨国犯罪合作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中泰缅三国近日在打击电信诈骗的合作中再次取得关键进展。自本月12日至25日,缅甸克伦边防军(BGF)在妙瓦底电诈园区展开大规模清查行动,拘捕大批电诈嫌犯,部分已被遣返,有关成果是三国在打击跨国犯罪合作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此次大规模的打击行动,不仅彰显中泰缅等国打击电诈的坚定决心,而且为后续跨国犯罪治理和遣返工作提供新的契机。然而,当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地区局势不稳定,行动协调工作複杂等,增加了安置、管理和遣返的难度,目前仍有逾7000人滞留,他们来自约28个国家和地区。

王星事件年初曝光后,大公报记者第一时间奔赴泰缅前线,重走王星五百公里被拐路,直击报道诈骗园区实况,引起国家机关关注。中国主导的澜湄合作中心,就电诈及其衍生犯罪开展专项行动,历时一个月的首轮营救及捣毁跨国电诈窝点行动告一段落,取得标志性的重大成效。大公报记者早前向负责行动的公安部部长助理刘忠义询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他挥手致意。

中泰缅三国联手清剿缅甸电诈园区,获营救的首轮611名中国籍电诈疑犯已遣返回国,涉及王星案的10名重要犯罪嫌疑人已移交中国,另有大量等候移送泰国的涉电诈“猪仔”。

中国籍“猪仔”盼回家

据泰媒报道,在BGF领袖苏奇督的带领下,自本月16日起,针对妙瓦底水沟谷及KK园区的电诈及人口贩卖窝点展开强力扫荡,并对逮捕和控制的外国人按国籍进行分类。据了解,被捕人员中,男性6716人、女性425人。其中,中国籍人数最多,达4860人(男性4764人、女性96人),此外,越南籍572人、印度籍526人、埃塞俄比亚籍430人、印尼籍283人、菲律宾籍127人。另有来自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及新加坡等的人员,人数均不过百。

BGF方面已询问所有被捕人员返回各自国家的意愿,并将名单提交给缅甸政府,期望协调泰国及相关国家,加快接回有关人员的进程。由于滞留人数众多,BGF已开放宿舍大楼供有关人员居住,每日提供三餐。目前,已有包括572名中国和越南公民在内的人员表达回国意愿,并请求大使馆协调。BGF方面表示会照顾好他们,待各国通过缅甸和泰国政府协调好相关事宜,便会安排他们安全返乡。

有分析指,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地区局势不稳定,遣返行动的协调工作複杂,大量人员滞留增加安置和管理的难度。有关后续的跟进,相关国家需进一步加强协作,加快遣返进程,让有关人员早日回到自己的国家。

泰国“三断”反电诈 KK园灯光锐减90%

据环球时报报道:针对泰缅边境地区接连发生的网赌电诈恶性案件,近期,中国、泰国、缅甸合力开展集中打击行动。泰国政府此前宣布,已于当地时间2月5日上午9时起,切断泰缅边境5个点位的电力、燃油供应及互联网连接,其中,涉及缅甸妙瓦底和大其力等电诈团伙密集活动的地区。据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研制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所拍摄的微光卫星影像显示,在泰国政府实施“三断”之后,泰缅边境部分电诈活动猖獗区域夜间光亮度明显降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泰缅三国展开的联合打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此次获取的缅甸妙瓦底地区微光卫星影像由SDGSAT-1卫星于2月20日拍摄完成,结合该卫星于2月2日在“三断”之前拍摄的妙瓦底地区微光卫星影像,对比之后不难看出,此前被媒体密集曝光,位于泰缅边境缅甸一侧的亚太城、金紫檀、寰亚国际、KK、东风等电诈活动猖獗区域夜间的光亮度已经明显降低,部分电诈园区甚至完全暗淡无光。

SDGSAT-1卫星团队技术人员利用微光卫星影像,对妙瓦底地区夜间灯光亮度进行研究后发现,自断电措施实施以来,位于泰缅边境的妙瓦底区域电力供应显著下降,其中亚太城大约下降了52.24%,金紫檀园区大约下降89.73%,寰亚国际园区大约下降92.20%,寰亚园区、KK园区和东风园区所在区域大约下降89.14%。这标志着断电措施实施以来,当地的电力供应已被大幅度削减。

“平安澜湄行动2025”昆明启动 六国加强反电诈合作

中国公安部26日发布消息,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即“澜湄执法合作中心”)25日至26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第二届澜湄区域犯罪形势分析圆桌会议,并启动“平安澜湄行动2025”。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加强信息共享、深化联合执法、提升执法打击能力是应对电信诈骗等跨国犯罪的重要举措,各方将继续加强情报交流和联合执法行动。大公报记者赵一存、郭瀚林北京报道

此次圆桌会议,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执法部门及联合国毒罪办、国际刑警组织和东盟警察组织代表参会,重点围绕电信诈骗、毒品及新型犯罪等跨国犯罪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和研讨,对澜湄执法合作中心作为澜湄六国执法合作平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讚赏,并充分肯定犯罪形势分析圆桌会议机制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

会议指出,当前澜湄地区跨国犯罪形势依然严峻複杂,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突出表现在电信诈骗猖獗,与网上赌博、人口贩运、洗钱等犯罪交织,严重危害民众利益,对区域社会稳定构成重大挑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加强信息共享、深化联合执法、提升执法打击能力是应对跨国犯罪的重要举措。各方将继续加强情报交流和联合执法行动,共同维护澜湄区域的安全与稳定。会议期间,澜湄执法合作中心组织柬、中、老、缅、泰、越六国执法部门代表联合启动“平安澜湄行动2025”。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澜湄安全问题

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任华向大公报表示,此次圆桌会议成果丰硕,参与方众多,有利于问题协调的“合法性构建”,特别是还有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等代表参加,表明澜湄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且各方之间政治互信程度高、共识程度高。同时,与会各方针对澜湄地区网赌电骗、人口贩运、洗钱等犯罪相互交织的状况有了进一步认识,未来可能会採取更加严厉、深入的执法安全合作措施,有利于解决关键问题。

国家安全战略专家、西北政法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张金平亦向大公报表示,此次会议提出了打击跨境电骗的基本框架与措施,这是应对跨国犯罪的重要举措,也是打击跨境电骗的主要手段。

专家:迈步机制化合作

鉴于当前形势,任华认为,澜湄六国应加强执法安全合作,包括深化合作领域与内容、提升刑事司法协助和引渡范围与深度、协调各国政策监管差异、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张金平指出,还应增强国际支持,“未来中国应对不同国家採取不同的合作策略,以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最终实现与各国合作的机制化、常态化。”

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强认为,澜湄六国应在现有共识上进一步整合,消除理念隔阂,最重要是联合推出共同声明或备忘录,“还要签署相关法律文件,将六国联合打击跨国犯罪问题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下来。”同时,要对具体执法过程中,类似于交火规则、武器装备的携带等问题作出明确且具体的规定。

话你知|国产SDGSAT-1卫星

此次拍摄妙瓦底地区微光卫星影像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研制运行,于2021年11月5日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科学院首颗地球科学卫星,也是全球首颗专门服务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科学卫星。

该卫星针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的需求,搭载了热红外、微光和多谱段成像仪,其中,微光成像仪全色波段和RGB波段的空间分辨率分别是10米和40米,通过三个载荷全天时协同观测,旨在实现“人类活动痕迹”的精细刻画。


责任编辑:李涵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