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资讯 / 正文

民进党当局海外广设“华语文学习中心”为那般?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积极推动海外“华语文教育”,广设“华语文学习中心”,似乎在推广中华文化,与其大力推动的“文化台独”背道而驰,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这是民进党当局的重要政治阴谋,是其“抗中去中”与“文化台独”的一部分。

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硅谷中文学校举办活动(资料来源:网路图片)

文 | 王建民 刘文波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积极推动海外“华语文教育”,广设“华语文学习中心”,似乎在推广中华文化,与其大力推动的“文化台独”背道而驰,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这是民进党当局的重要政治阴谋,是其“抗中去中”与“文化台独”的一部分。极力避免使用“中国”或“中华”两字,在教授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极力宣传“台湾文化”、“台湾价值”,有著强烈的“文化台独”用意。另一主要目的是积极配合美西方对抗中国大陆海外孔子学院发展,在海外与中国大陆展开文化较量,拓展国际文化空间。

台湾华语文教育的发展演变进程

台湾方面所称的华语文教育,其实类似大陆的对外汉语教育。台湾学者舒兆民认为,“华语文教育是指对外国人也包括第一语言不是华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华语、文化教育”。

台湾华语教育有很长的历史。台湾海外华文教育是由“华侨教育”演变而来,最初的教授对象主要为华侨华裔,后来逐步扩大到当地外国人。有学者将台湾华语教育分为传教士时期、国民党政府迁台初期、台湾解严到21世纪初期。但台湾正规的华语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国民党执政时期,因坚持传统的正体字(繁体字)及与海外华侨的密切关係,华文教育有较大发展。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在强化“本土主义”思想意识下,台湾华文教育开始强调“台湾特色”,宣传所谓的“台湾本土文化”。

2003年12月,台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国家’对外华语文教育政策委员会”,赋予了更高地位。此后,台湾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华语文教育,各大高校纷纷设立华语文系所与教育中心等,台湾高校逐渐成为华语文教育实施主要力量。2006年,台湾成立“华语文产业推动联盟”,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开拓国际华文教育市场。

龙应台:要让台湾文化进入到世界角落

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后,马英九当局继续推广华语文教育,同时在境外设立“台湾书院”,有与大陆海外孔子学院竞争之意,重点 展现“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但也有宣扬“台湾文化”之目的。当时台文化部门负责人龙应台表示,设立海外“台湾书院”与大陆 推行的孔子学院不同,是“要让台湾文化进入到世界角落”。当时就有学者担忧设立“台湾 书院”可能会异化为“文化台独”。2013年,台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出台“迈向华语文教育产业输出‘大国’八年计画”,以持续提升台湾华语文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蔡英文执政时期,更是持续扩大台湾华语文教育,同时有更明显的“台独化”倾向。一方面配合“新南向政策”,台湾华语文教育向东南亚国家倾斜,提出“新南向人才培育推动计画(2017-2020)”。2021年,台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台湾优华语计画”,侨务主管部门试办“海外华语文学习深耕计画”,同年台外事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侨务主管部门共同拟定“华语教育2025”,积极推进台湾华语文教学高校与欧美地区优质大学合作,加快台湾华语教育产业国际化。特别是蔡当局在文化领域积极配合美西方与华“脱钩”逆流,广设“华语文学习中心”。另一方面,台湾华语文教育弱化中华文化,在华语文教材中删减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大量增加台湾特色文化,强调台湾“民主自由”价值观。

当今台湾华语文教育与广设华语文学习中 

心的核心要害是“文化台独”本来对外华语或中文教育是海外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台湾政治发展演变过程中则呈现越来越显著的政治意图,有推动“文化台独”之目的。民进党当局在概念语言使用上极力避免使用“中国”或“中华”概念,就是“去中”或“去中国化”的典型表现。早在李登辉执政后期,就开始将台湾对外“华文教育”改为“华语文教育”(如1997年7月将“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更名为“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陈水扁执政时期开始普遍使用在汉语或中文中并不习惯的“华语文概念”。这与当时台湾高校将中国文学系改为台湾文学系或华语文学系做法是一致的,均有“文化台独”之用意。蔡英文上台后,延续了“华语文”用法,但民进党当局成立的所谓“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其英文名为“Taiwan Center for Mandrin Learning”,就是要避免出现“中国”或“中华”字眼,其实就是另一种“去中国化”行动,是在国际社会的英语世界“去中”。民进党并不讳言,宣扬让“台湾华语言正式取代中国语”。

文化、教育、语言领域一直是民进党“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重点目标,全力推动。但在国际社会搞“文化台独”则相对困难,就採取了取巧的“折衷办法”,在对外汉语教育中使用了“华语文教育”或“华语文学习”。这样既避免了直接使用“中文”用语,而且还可延续过去的华语教育。如果不用“华语文”,直接用“台语文”或“闽台语”就很难推行。况且,过去国民党当局在海外推行华语教育有很长的历史,民进党当局还得利用这一重要资源(台湾在全球有1000多所侨校),才能延续与推广。这也是民进党当局使用所谓“正体字” 的原因所在。儘管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一个中国,大搞“文化台独”,但并不拒绝使用“华人” 概念,还有意模仿新加坡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台湾“华人社会国家”,同样有“台独”之用意。就象日前台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强调的,台湾人祖先来自大陆,但“我们是华人”,就是要区隔中国人。可见,使用“华语文”也是民进党的重要“台独”策略。

在对外华文教育中,尽管迫不得已,中文与中华文化仍是主体,但显著增加涉台内容,相关教材都有“台湾文化”专章,增设《认识台湾》系列丛书,设立“台湾民俗与文化”课程等。

民进党当局积极配合美西方打压海外孔子学院,与大陆进行海外文化较量  

民进党当局积极推广“华语文学习中心”,是其“文化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个更阴险的图谋,是与大陆在海外进行文化较量,维持与争取海外华侨支持。同时,通过华语文教育培植台湾的海外支持力量,拓展台湾“国际文化空间”。

特别是民进党当局为积极配合美西方反华 势力在文化教育领域对华“脱钩”,企图借此对抗与遏制中国大陆在海外合作建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海外教育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取得重大发展。然而,近年来,美西方逐步出现一股反华逆流,并延伸到文化教育领域,不断攻击、污蔑孔子学院,美国等还关闭多家孔子学院。2020年10月,美国政府 公佈“语言学习计画”,提出增加中国大陆以外的汉语学习机会,与美关係极为密切的台湾就成为首选目标,双方迅速展开合作。同年12月,美台发佈“台美教育倡议”,签订“台美 国际教育合作瞭解备忘录”,强化并扩大现有 华语及英语学习计画,宣扬所谓“自由、民主、多元”的华语文学习环境,其实就是宣扬美西方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与价值体系,并与中国大 陆形成显著区隔。2021年初,台侨务主管部门制定“海外华语文学习深耕计画”,提出了“三大策略六大支柱”的工作重点。随后,台教育主管部门乘势推出“优华语计画”,通过加强 台湾与美国部分大学的双边合作,提升台湾的 国际影响力。同年6月,台湾侨务主管部门正式设立“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而且扩张迅速:2023年建成66所,2024年增至 84所,争取2025年达到100所。目前主要集中在美欧地区,其中美国66所,欧洲18所。

中华文化异化成"文化台独"  

可以说,民进党当局海外广设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推广台湾海外华语文教育,有显著配合美西方对抗中国大陆海外文化教育尤其是遏制孔子学院、拓展国际文化空间及争取海外华文教育市 场等多种企图,但并不改变其“文化台独”本质,教学活动中不断凸显所谓“台湾特色”、“台湾文化”与“台湾价值”。然而,问题是,中文是联合国规定的全球六大正式通用语文,不会有“华语文”或“台湾华语文”之说,更不会使用“台语”。不论民进党如何投权取巧,却无法改变中文或汉语本身,对外语言教育还是要教授中国汉语,无法改变中文或汉语地位。儘管台湾海外华语文教育或学习增加了“认识台湾”、“台湾民俗与文化”课程等内容,但重点还是介绍与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然,民进党当局在海外广设台湾“华语文学习中心”,不论是配合美西方对抗中国大陆海外文化教育,还是偷渡“文化台独”,确实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无法回避中华文化,无法改变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更无法改变联合国确立的中文国际地位,况且台湾文化也是中国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民进党当局的“文化台独”困境。

(王建民,闽南师范大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刘文波,华侨大学国际关係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涵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