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纪硕鸣
画家李牧遥。
2025年6月7日,伦敦将迎来一场充满东方韵味与现代抽象交融的艺术盛宴——中国著名画家李牧遥的画作全球巡展。这位被誉为“用东方丝线编织西方建筑的视觉哲人”的艺术家,不仅以她令人惊艳的油画和国画作品在艺术界声名鹊起,更以其背后的故事和理念打动了无数艺术爱好者。
早前,她的一幅油画作品“悉尼歌剧院”在北京保利拍出101万人民币的高价;最近,2025年香港中信国际春季拍卖会上,她的一幅青绿山水国画“少林风景图”以35万港币的高价成交。这一位既可以展示油画粗犷奔放,又能呈现国画细腻内敛的知性女画家,在倫敦臨江宴摆开盛展,以独到的构图、色彩、线条以及传承艺术大师的浑然一体的绘画技巧,将在“东方与西方对话、情感与自然交融”的伦敦李牧遥作品展上,带你走入她的艺术世界。
徐悲鸿传人传承艺术灵魂
李牧遥师从著名艺术家戴泽。戴泽是徐悲鸿的学生,所以她的艺术根基可以追溯到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是这位艺术巨匠的第三代传人。徐悲鸿不仅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闻名,更以其人格魅力和对中国艺术传承的保护精神深受后人敬仰。李牧遥对此深有体会,她曾说:“徐悲鸿大师不仅将西方的透视学带入中国,更在动荡的时代扶持了齐白石、李可染等国画大师,保护了中华文化的火种。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的艺术人生。“那是一种心灵的触动。
李牧遥很欣赏梵高的表达:我不可能按照你的意思去画,我只能按照我自己的灵魂去画。在她看来,艺术的价值不在技巧,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是灵魂的映射,而非市场的迎合。
坚持自己的内心创作,而非按照外界的要求作画来表明她的艺术信念:“画家最不能做的,就是为了别人的喜好去作画。灵魂的自由,才是艺术的真正意义。“这是李牧遥作品的精髓所在。
把自己作品创作定位一个心灵的展品,是自身心灵艺术的展现,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一定是李牧遥当下时刻自我心境的反映。
大写意到十字绣 突破构图与色彩
李牧遥的艺术风格以大胆的构图和独特的色彩哲学见长。她的早期油画以大写意风格为主,寥寥几笔便能展现恢弘的意境。是一种随性的呈献,不需要拘泥于一种笔法,可以展现多方面的绘画技巧,然后融入自己喜欢的一种颜色。不固定的一些配色方式、也不固定某一个笔触,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笔触和自己的色彩。她表示,这反映当时就是追寻一个「爽」字,在山城重庆长大的姑娘都有这样的真性情。
在构图上,李牧遥有独到之处。第一次人体油画展,完全变形的构图令人耳目一新。特意把人的身体做一个拉长和变形,然后显示出修长的那种感觉。这是她很喜欢的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画布蛋彩画《维纳斯的诞生》中产生的效果,画维纳斯从海上升起的那幅很有名字的作品,他把脖子拉长了,马上就显出了女神维纳斯的那种高贵,就是爱神的那种高贵。
随着艺术理念的不断成熟,李牧遥从中国唐宋十字绣中汲取线的灵感,将这种“经纬交错”的严谨秩序感巧妙融入到油画中,创造出一种既细腻又充满张力的油画笔触语言。
“十字绣的线条既有规则的美感,又蕴含着灵动的生命力,”李牧遥解释道,“我通过这种笔触,将建筑地标从冷冰冰的现实中抽离出来,融合浪漫、诗意的情感,赋予它们独特的精神内核。”
她的代表作《悉尼歌剧院》以蓝色为主调,将贝壳状的建筑轮廓巧妙融入流动的海浪之中,画面中还有两位天使依偎远眺海景,营造出一种超现实的浪漫氛围。色彩、线条、构图在油画作品中浑然而就。《悉尼歌剧院》这一作品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101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成为东西方艺术融合的经典之作。
蓝色的忧郁,是李牧遥早期作品的色彩特点,随后慢慢发展到喜欢紫色调。根据心情的不同,现在她的作品又呈现绚丽多彩的感觉,都市感很强。强烈的绚丽感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但李牧遥坦言「个人的心灵其实属于比较寡淡的类型」。
油画到国画:中西文化艺术交融
作为一名从油画起步的画家,李牧遥后来大胆地尝试从西方油画转向中国国画,这一转型被她称为“艺术生命的延续”。这一过程并不轻松,她坦言,国画对书法、笔墨的要求极高,许多中国油画家均止步于难度太大而不敢轻易尝试。
但在她看来,掌握了国画的绘图灵魂和技巧,中国艺术家才有了真正意义的艺术生命。正因为她能以中国唐宋十字绣中汲取灵感融入油画中,也自然可以丝滑的把握从油画到国画的大胆跨越。为了长久的艺术生命,李牧遥成功的走出了这一步。
李牧遥的国画创作秉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融入了现代油画的技巧。例如,她的青绿山水画《少林风景图》,以多层次的绿意和细腻的勾线技法展现了少林寺的独特景观。这幅作品在2025年香港中信春拍会上以35万港币成交,成为她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在创作中特别注重色彩的运用是李牧遥的特点之一,她解释道:“紫色是神秘与诗意的载体,它让我能够突破建筑的物理形态,让它们成为情感与记忆的容器。“她的作品因此被评论界称赞为”紫色调中的城市灵魂”。
源起于油画的写生,糅合了中华文化,李牧遥的大写意中体现了中国十字绣「一针一线」细腻的笔触,粗犷的和细腻的完美结合,让绘画中的中西文化融合演绎的如此透彻。
全球巡展:实践文化出艺术海
李牧遥的全球巡展以“东方与世界的对话”为主题,正是她“文化出海”理念的实践。巡展的首站在印尼雅加达,接着是香港。
伦敦作为此次巡展的重要一站,也备受瞩目。李牧遥不仅将展出以伦敦地标为主题的抽象油画,还会通过创新的“新水墨”技法展现她对东西方艺术融合的深入思考。李牧遥到过伦敦旅游,这座城市留给她的记忆深刻的是那种绅士风度的中规中矩。她表示:“希望通过我的画作,捕捉到这个城市独特的气质,用艺术语言与它对话。”
一个喜欢旅游画家,李牧遥欣赏各地的建筑物。她认为,从建筑物可以看到这个国家的历史,了解这方土地的文化传承,反映当时的一个风土人情。在李牧遥看来,这些建筑物是活的、有灵魂的。这个感受,让她觉得画作时候是在对话,呈现出很多故事。
喜欢伦敦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物风格,她选择了一些地标建筑,用抽象表现主义加上十字绣笔触用新水墨方法画成的国画作品。伦敦桥、伦敦眼、大教堂等画作,都是李牧遥与英国历史建筑对话的结果。其中,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个画家与英国文化的灵动。还有一些包括英格兰玫瑰、动金香等画作,都是观者的艺术饬宴。
李牧遥的作品被评论界高度评价为“成功架起了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视觉表达的桥梁”。她将唐宋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艺术语言,不仅保留了中华艺术的传统美学,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自觉与创新能力。
谈到未来,李牧遥充满期待:“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进入国际拍卖市场和博物馆收藏体系。只有当作品被更多人认可,中国文化才能更快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对于李牧遥而言,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她用画笔将传统与现代、中西文化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位中国艺术家的独特视野与世界胸怀。伦敦站的展览,无疑将为这场艺术与文化的全球巡演,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牧遥简介:
李牧遥,原名李莉,是中国当代知名的女画家和作家。在云南出生,重庆长大,后来移居北京,成为职业画家。原名李莉,字珵,号为牧遥,别名李怡青。被誉为当红“知性女画家”和“MBA激情女作家 ”, 微博粉丝超过五百万。她的恩师戴泽是徐悲鸿的得意门生。李牧遥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多家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在中央美术学院进行过专业的训练。出版过文学著作和个人画册,其中2010年6月,个人画册《美丽等待》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李牧遥作品。
李牧遥作品。
李牧遥作品。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