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长卢煜明教授及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今日(14日)公布,中大校长卢煜明教授与中大医学院院长赵伟仁教授今年获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以表扬他们在临床医疗及医学创新领域的杰出成就,以及为全球健康福祉所作出的非凡贡献。
卢煜明现任中大校长、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及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他于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发表孕妇的血浆内存有高浓度的胎儿DNA,奠定了无创产前诊断技术的重要基础。卢教授及其团队后来研发了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验方法,成功将以DNA分析为本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从科学研究层面应用至临床诊断,现时已被超过100个国家广泛采用,全球已有超过一亿名孕妇受惠。近年卢教授领导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功将DNA测序技术应用至癌症检测,以非入侵性方法找出癌症基因组中多种类型的改变,把癌症液体活检推进至全基因组时代。最近卢教授的科研团队更成功研发出一种能侦测多种癌症的血液测试,并推出作临床应用。
卢煜明的研究成果对全球医学科学界影响深远,屡获国际殊荣。他说:“我十分荣幸获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这对我的科研工作是极大的鼓舞。我们透过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帮助全球孕妇,让产前检测变得更安全和精确,这是我科研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未来我会致力与全球科研同侪携手努力,推进全球医疗健康发展,将更多尖端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造福世界。”
赵伟仁现任中大医学院院长、信兴教育及慈善基金机械人外科教授、中大医疗机械人创新技术中心主任,以及香港医院管理局新界东联网内镜中心总监。他是国际知名的上消化道外科专家,更是创新内镜及机械人手术的先驱。赵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食道癌治疗、微创和机械人食道切除、诊断及治疗早期肠胃癌的新型内镜技术,内镜手术及腔道手术的机械技术等。赵教授在内镜手术发展屡创先河。2004年,赵教授在香港率先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肠癌;2010年进行香港首宗经口内镜食道贲门切开术(POEM);2011年开创全球首宗机械人胃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020年再创全球首宗机械人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癌。
赵伟仁发表近400篇论文和六篇书籍章节,近期以全球首项利用内镜机械人进行大肠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研究文章,获国际著名医学期刊《Endoscopy》颁发最创新研究论文奖。他表示:“我非常荣幸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这项荣誉是对我团队和研究伙伴努力和创新精神的重大肯定。今年中大医学院在多项全球排名中跻身世界前25位,更是当中最年轻的医学院,充分印证中大医学院秉持‘至臻至美’的愿景,汇聚世界顶尖人才,展现卓越的学术成就及革命性的科研成果。”
据介绍,欧洲科学院成立于1988年,是欧洲一所非政府的学术机构,由具广泛代表性的科学、人文,及文学学院组成。欧洲科学院目前有逾5500名院士,当中包括近90位诺贝尔奖得主。科学院致力推动人文、法律、经济、社会、政治科学、数学、医学,以及所有自然和技术科学等相关的学术发展,并以促进公众教育的发展为目标。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