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抗战历史、东江之源—东莞佛山防火策略青年交流团”日前走访东莞东深供水工程纪念园。
(大公文汇网记者 卢静怡)今年适逢东江水供港六十周年,香港油尖旺区民政事务处联同消防处及区防火委员会,早前组织近80名中小学生及家长组成“走过抗战历史、东江之源—东莞佛山防火策略青年交流团”,前往广东东莞及佛山参观,实地了解东江水供港历史、水利工程运作,以及消防救援和非遗文化项目,加深青年对国家发展的认识和认同。
交流团首站到访位于东莞塘厦镇的东深供水工程纪念园。学生们参观了专题展览。展馆陈列的老照片显示,当年的建设者们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靠人力开凿隧道、铺设管道,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有参观的香港学生表示:“以前只在课本上看到过东深供水工程,今天亲眼看到当年的建设照片和工具,才真正体会到这项工程有多不容易。”
工作人员向学生们讲解了东江水的输送过程。东江水经过83公里的密封式专用管道,最终输送到香港的多个水库。“原来我们每天用的自来水,要经过这么复杂的流程才能到达香港。”一位香港学生感叹道。
香港油尖旺区防火委员会主席罗家聪表示,东江水是香港的生命线,希望透过活动让年轻一代饮水思源,明白内地对香港的支持和关爱。“尤其是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但东江供水始终保持稳定,这背后是无数建设者和维护人员的辛勤付出。”
离开东莞后,交流团转往佛山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参观。学生亲身试穿消防装备,学习使用灭火器,并了解内地在洪水、地震等灾害中的应急机制。香港消防处消防区长张伟伦对佛山消防员的专业素养印象深刻。“内地在大型灾害应对方面经验丰富,值得香港借鉴,并期望两地进一步加强合作。”
其后,交流团亦到访顺德西海抗日烈士陵园,向先烈致敬,参观革命文物陈列馆,了解抗战期间西海军民的历史事迹。活动最后一站,香港学生参观佛山国家级非遗项目,包括狮头扎作及剪纸艺术。在师傅指导下,学生亲手制作小狮头及剪纸作品,体验传统工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罗家聪表示,非遗承载文化记忆,有助香港青年认识中华传统与自身身份。他希望未来继续推动类似交流活动,让更多港青了解国家、参与大湾区发展。他还鼓励学生加入“社区应急先锋”计划,接受防火救援培训,贡献所长。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