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资讯 / 正文

助力政策抵达精准化 北京昌平发布国内首款人工智能政策计算器

8月5日,昌平区举办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昌平区推出2025年昌平“宜商十条”。同时,全国首款人工智能政策计算器“昌慧达”也在会上发布,助力实现了政策触达的智能化与精准化。

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8月5日,昌平区举办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昌平区推出2025年昌平“宜商十条”。同时,全国首款人工智能政策计算器“昌慧达”也在会上发布,助力实现了政策触达的智能化与精准化。

8月5日,昌平区举办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昌平区供图

记者从会上获悉,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昌平对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全区新设经营主体2.7万户、同比增长75%,数量全市第一。

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晓东在会上介绍,目前,昌平区“小巨人”企业达81家、央企公司达444家、专精特新企业达882家、国高新企业达2946家,均排名北京市平原新城首位。近三年年均供应产业用地超千亩,为企业准备了“拎包入住”空间388万平方米,今年又投用了国际医疗器械城等高品质空间超100万平方米,形成了一批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刘晓东提到,近年来,昌平区上线7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122个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全程网办,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路。昌平采取并联推进、容缺审核等改革举措,推动“拿地即实质开工”由“新模式”变为“新常态”。

刘晓东还具体提到了几个例子,他介绍在“小米模式”的基础上,中海汇智里项目从拿地到预售全流程审批仅用时45天,梧桐山语项目从拿地到进场施工仅用6天时间,昌平机器人产业园,创造了拿地到开工仅用1天的新纪录。

会上,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蒋玮还介绍了《推动昌平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2025年项目谋划招募工作方案》,该方案面向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鼓励谋划社会投资项目,并配合做好过程管理、信息报送、项目论证、入库审核、推动项目落地等工作。据了解,按照“揭榜挂帅”原则,昌平区财政安排项目谋划工作专项资金1000万元,作为落地项目谋划主体的奖励资金及谋划经费。

同时,会上还详细介绍了昌平区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宜商十条”。旨在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上,昌平区携手数字蚂力以科技赋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开发了国内首款人工智能政策计算器——“昌慧达”人工智能政策计算器。该计算器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即单一政策“精准查”、多政策“智能配”以及政策计算器“秒算钱”,自3月上线至今,“昌慧达”已服务企业2.3万家次,与企业问答互动超4.1万余次,精准解决企业对市区级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的问题,实现了政策触达的智能化与精准化。

责任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