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网传多间港校与内地合办课程 香港教育局发声

继香港私校崇正中学涉违规与深圳补习社办DSE课程后,近期,再有多间内地升学机构声称与港校合办课程,学生可以香港本地生身份报大学。对此,香港教育局表示高度重视,正严肃处理,并已采取果断行动,确保香港在学学生学习及升学不受影响。

香港新闻网8月12日电 继香港私校崇正中学涉违规与深圳补习社办DSE课程后,近期,再有多间内地升学机构声称与港校合办课程,学生可以香港本地生身份报大学。对此,香港教育局表示高度重视,正严肃处理,并已采取果断行动,确保香港在学学生学习及升学不受影响。相关学校亦已发出声明,表示有关与内地机构合作的收生及相关资讯并非事实。

香港中通社资料图

香港近日传出多宗中学涉与内地机构合作办学的争议,除崇正中学外,“瀚海国际教育”亦在社交平台列出与香港一诺中学的“合作计划”,声称采取“深港联读模式”,学生前期先在深圳就读,最后关键的一至两年才来港修读,以满足香港教育局新修订的本地生政策要求。

香港早前宣布,2028至2029学年起,内地人才的子女需居港两年才能以本地生身份入读香港的大学,业界早前预料掀起香港中学插班潮。

一诺中学校长近日回应事件时称“瀚海”是合作机构,但其社交平台宣传内容存在误导。指该校在深圳收的学生必须为香港居民或“高才通”受养人,原本课程设计是学生于深圳校区读一年后,须来港就读两年,以符合香港教育局的要求。他又说去深圳办的课程“完全不违规”。同时,一诺中学一名男学生亦怀疑持有“深港双重学籍”,引发争议。

针对一诺中学的情况,香港教育局回应指,基于该校管理及财政状况未如理想,已于7月28日正式通知校方拒绝其注册申请,该校临时注册资格将于9月30日届满后不予延续。

另外,近日也网传一份招生章程,声称上海常青藤学校与观塘直资中学慕光英文书院合办DSE课程,慕光提供香港中学学籍,常青藤则提供课外补习、升学指导及寄宿等。宣传单列明,目标学生为2026年秋季入读中五、中六的港籍学生,适合打算通过DSE升读香港、海外或内地高校的“长三角家庭”。

慕光英文书院其后在网站发声明指,上海常青藤学校为慕光英文书院的友好姊妹学校。过去,常青藤学校曾于上海合法开办DSE课程,学生以自修生身份参加香港的考试。近日,网络平台(包括小红书)流传有关慕光英文书院与常青藤学校2026年招生简章的资讯。经查证,该等资讯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发布,内容未经常青藤学校授权。常青藤学校已要求该机构删除相关资讯,并提醒公众应以官方资讯为准,切勿轻信未经核实或未获授权的资料。

截图自慕光英文书院网站

慕光英文书院强调,会持续确保学校的事务均严格遵照《教育条例》、《教育规例》及香港相关法例办理。

内地教育谘询机构新东方前途香港教育也发文,称携手香港明爱圣若瑟中学推出的“紫荆扬帆”计划,堪称港籍生升学的 “黄金选择”,引发关注。文章称,该计划以学校考生身份就读两年制DSE理科寄宿全年班课程。

明爱圣若瑟中学其后于网站发声明澄清,从未授权,亦未与有关机构签署办学或收生协议,呼吁大众勿误信未经证实的资料。明爱圣若瑟中学强调,对任何入学申请均一视同仁,并设评估及面试,不会给予任何机构推荐或转介的申请学生有优先权利,在收生及学校日常运作上,一直遵守香港的《教育条例》及相关法例等。

新东方前途香港教育也发声明称,与明爱圣若瑟中学不存在联合办学关系,不负责明爱圣若瑟中学的任何招生程序。新东方前途香港通过筛选只将部分学生推荐到明爱圣若瑟中学,明爱圣若瑟中学按照自行程序及标准进行招生。新东方前途香港也无任何老师进入明爱圣若瑟中学进行授课。

针对网传港校涉与内地机构合作,“借壳办学、提供香港学籍”,香港教育局表示高度重视,正严肃处理,并已采取果断行动,确保香港在学学生学习及升学不受影响,保障学生福祉。相关学校亦已发出声明,表示有关与内地机构合作的收生及相关资讯并非事实。

教育局强调,除非获得批准,否则任何学校不可与第三方机构协作,安排第三方机构于校内开办课程,呼吁香港教育机构切勿以身试法,家长及学生勿误信未经证实的资料或不合法的宣传。

香港教联会副会长、选委界立法会议员邓飞表示,香港学校与内地机构合办课程做法不等同有问题,不论私立或资助学校都可以和非香港的机构合作、举办课外活动及选修课程等。但重点在于内地机构有否在香港注册、合办的课程是否由机构代为聘请老师及招生,以及有否牵涉额外收费等。他指一旦牵涉额外收费需呈报教育局,且若合办机构在香港并无合法注册,当与家长有金钱争拗时或难以追讨。

至于有内地机构声称可安排学生先在内地就读,再于“关键”两年才赴港,邓飞指,香港教育局要求领取政府资助的学校要向学生提供公平竞争,不可预先保留学位予某一班特定同学,所有学生插班均需经考试,否则有违招生公平原则。他提到,未见有香港学校公布与内地机构合作的消息,不排除有内地机构造假。

邓飞提到香港难以规管相关资讯流出,但教育局可推出明确指引,让家长可分辨这些机构宣称与港校合辨的课程是否可靠。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朱国强则强调,香港学校不应将招生外判予中介,助长投机风气,他相信教育局会向学校发出进一步指引,更明确要求学校须遵守相关法例与规定。(完)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