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浸大研发“微流控流式分析仪”推动精准医疗普及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分序测量多参数微流控流式细胞分子检测仪”,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深度融合。

雷波(左一)及其团队研发的微流控流式分析仪,能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检测细胞特性。(浸大图片)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莫楠)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流式细胞仪”是诊断血液疾病如白血病的黄金标准,但高端的“流式细胞仪”售价可高达数百万港元,所费不菲。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分序测量多参数微流控流式细胞分子检测仪”,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深度融合,研发出单激光多参数检测技术,只需配备一套激光仪器,就可检测几十个甚至过百个参数,大幅提升检测效率,并将成本降低至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获“产学研1+计划”资助。期望未来将研究成果商品化,令更多病人受惠。

以激光技术为核心的“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细胞特性。细胞样本会流经仪器的管道,当它们依序通过激光区域时,依附在样本的萤光标记便会产生萤光讯号,让讯号接收器记录并对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分析,包括型态、去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蛋白质等不同参数。现时“流式细胞仪”只有单一管道,如要同时检测六个或以上参数,就需要配备多套激光仪器以检测细胞样本的所有萤光讯号,然后进行分析。

领导研究团队的浸大化学系客座教授兼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北师港浸大)理工科技学院生命科学系教授雷波表示,团队研发的“微流控流式分析仪”,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深度融合,增加“流式细胞仪”的检测参数,其创新的单激光多参数检测技术,令它只需配备一套激光仪器,就可检测几十个甚至过百个参数。同时具备细胞、蛋白质、核酸等粒子及分子的检测功能,并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能在瞬间处理逾万个细胞数据。

雷波更提到,项目联合光路设计、微流控芯片、软件算法、生物信息等多学科专家,运用浸大理学院的化学、生物、数学、计算器等科研资源,并借助北师港浸大广东省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应用重点实验室的演算法支持。通过各部门的紧密协作,结合跨学科专家的技术支援,以及浸大创新、转化及政策研究院对行业需求的精准把握与投资者的有效对接,再加上“产学研1+计划”的资金支持,“微流控流式分析仪”将凭借其便携性、操作简易性及高性价比三大核心竞争力,逐步推进市场应用与商业化进程,加速精准医疗资源的普及。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