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资讯 / 正文

华媒高层走进中联重科 感受“未来智造”震撼来袭

8月26日下午,2025全球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在这里感受到科技创新引领“未来智造”带给人的震撼和魅力。

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刘延斌接受大文传媒记者采访。(大公文汇网记者 姚进 摄)

(大公文汇网记者 姚进 长沙报道)8月26日下午,2025全球华文媒体高层湖南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在这里感受到科技创新引领“未来智造”带给人的震撼和魅力。

挖掘机“跳舞”吸引记者们的目光。(大公文汇网记者 姚进 摄)

智慧工厂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

中联重科是全球工程机械五十强企业之一,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中联智慧产业城总投资约1000亿元,占地面积近万亩,是中联重科实现产业转型、智能化提升、打造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产业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是全球工程机械“巨无霸”项目。

采访团一行来到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制造车间,只见现场一片有序繁忙,高达数十米的龙门吊缓缓滑过天际,吊臂下悬着的挖掘机动臂总成如同沉睡的巨兽肢体,精准落向装配工位。地面上,黄色的零部件托盘沿着地面二维码标识,被AGV小车无声地运送到下个站点。

车间内只有机械在不停地作业,看不到一个工人。全部工作流程由智能机器人完成。讲解员介绍,车间里的“工友”全是机器人。一位海外华媒高层向记者感叹:“让人震撼,和传统的制造业已经完全不一样。”

记者了解到,在这座有感知、会思考的智慧产业城里,创新逾150项行业领先技术,汇聚了12个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20条无人化“黑灯”产线、300条行业领先的智能产线和2000多台工业机器人。智能排产、工业AI、数字孪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

“实现了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每18分钟制造一辆汽车起重机的高效生产。”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海外华媒一行在巨型机械前合影。(大公文汇网记者 姚进 摄)

华媒高层点赞湖南智造

走出车间,华媒高层一行来到泛移装载机表演区,小小的挖掘机一会跳舞,一会着翻着筋斗,十分有趣。烈日下,记者们不停地拍照。“一个铁疙瘩居然这样可爱。在国外早就听说湖南智造领跑世界,名不虚传。”来自瑞典《北欧时报》的刘芳玉告诉记者。

来到一片空地,中联重科多台“世界之最”的机械伫立在那里,巨型机械的身影让采访团一行惊叹不已,华媒一行纷纷相拥打卡拍照,尽管现场烈日炎炎,媒体记者都乐此不疲,有一些人还爬上机械亲手操作,“这就是中国的的面子。”华媒记者表示。

海外华媒一行在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园智慧工厂参观。(大公文汇网记者 姚进 摄)

发力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

华媒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中联重科以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为导向,先后攻克了一批机、电、液、新材料、新能源、工业互联、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并以中联智慧产业城为核心,打造了23个全球领先的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智能制造;公司在海外建设了10多个研发制造基地,30多个一级业务航空港,430多个二级网点,产品和服务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刘延斌告诉记者,近年来,中联重科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革新研发模式和试验手段,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布局人工智能、视觉感知、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和未来技术,推动智慧工地、智慧矿山、智慧农场的多场景应用落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中联重科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全球最大23800吨米塔式起重机、全球最大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全球最长101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全球最高82米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全球最大300吨混合动力矿卡等世界级产品。这些装备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