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9月5日电 (记者 一林)在刚刚召开的香港交易所举办的未来科技峰会上,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企业上市后的再融资发行活动在今年呈现强劲增长,是同期新股市场募资金额的两倍以上。据港交所昨(4日)发布的数据,2025年前8个月,香港首次公开招股(IPO)集资金额较去年同期飙升了579%。港股市场从冷清到沸腾,从“A+H”龙头标的悉数登场到IPO融资额飙升,港交所交出的“史诗级”答卷背后是中国科技企业的突飞猛进。
IPO融资额579%飙升 港交所交出“史诗级”答卷
9月4日收市后,香港交易所发布月度市场概况:2025年前8个月,香港首次公开招股(IPO)集资金额为134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8亿元上升579%;香港证券市场总集资金额为368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73亿元上升322%。
数据还显示,香港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8月底为46.6万亿港元,同比上升47%;8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79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55亿元上升192%。
根据香港交易所数据,2025年首8个月,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68亿元上升132%;交易所买卖基金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33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9亿元上升183%。
今年上半年,首次公开招股(IPO)市场增长强劲,超越其他主要国际市场,位居全球IPO集资额首位,香港资本市场再次展现出超凡韧性与制度实力。港股的强劲表现也吸引了来自北美、欧洲、中东等地的长线基金、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及主权财富基金积极参与,散户市场亦表现踊跃,部分新股录得多倍超额认购,整体市场气氛热烈。
从冷清到沸腾 多只“A+H”龙头标的悉数登场
今年初,沉寂已久的香港股市开始发力,长线外资也开始入场认购IPO。当中国AI企业DeepSeek以开源、低成本、高性能的大模型技术震动全球科技界,也被德银称为“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直接触发外资对中国科技股的重新定价,热门新股及多只“A+H”龙头标的也悉数登场。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今天在未来科技峰会透露,多家大型科技企业在港股市场成功进行了再融资,还有一些高新科技企业通过持续增发多次成功融资,上市后的再融资金额已经远远超过了两三年前新股的融资额。目前上市科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超过200家企业,其中接近一半来自科技企业。
越来越多新兴企业、优质企业涌向港股市场,耳熟能详的宁德时代、天岳先进、先导智能等来自半导体、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还有奇瑞汽车、群核科技、创新生物药公司映恩生物等,提升了港股在全球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资料显示,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所有新股中,有四宗集资额超过50亿元,有7宗为“A+H”股,合共筹得约770亿元,香港成为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间的关键桥梁。这些公司上市后,其H股相较于A股的折让幅度普遍较小,甚至有H股出现溢价,反映出国际资金透过香港市场投资这些股票的强劲需求。
香港资本市场生态再升级 中国科企吸引全球机构
为了吸引更多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包括降低上市门槛、设立专门针对科技公司的上市通道以及优化审核流程。今年5月6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发出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科企专线”,进一步协助特专科技和生物科企筹融资发展业务,特别是已在内地上市的公司,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并增加海外认可交易所,便利更多海外企业在港第二上市。
值得留意的是,8月31日晚间,据港交所文件,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港上市。公开资料显示,禾赛科技于2023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一家全球化的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其最早专注于研发激光气体传感器,2016年开始探索无人驾驶激光雷达产品。
中概股回港通道已沉寂超过两年,禾赛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释放出通道重启的关键信号。另外,禾赛科技还有望成为第一家通过“科企专线”(简单讲即以保密形式递交香港申请)完成IPO的企业,最快年内在港挂牌上市。
自2018年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制度改革以来,已有33家中概股到香港上市。但近两年来,这一进程明显放缓,上一单中概股回港项目是2023年4月的陆控,且采用“介绍上市”模式未募集资金。而此前最后一单实现融资的回港项目是2022年11月的奇富科技,其募资规模为3.2亿港元。
此次中概股回港通道重启的标志性事件,为沉寂两年的中概股回归提供关键参照,同时释放出香港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吸引力重振的积极信号。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