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超算中心是湖南最强的“超级大脑”。图为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与华为、中科曙光打造的5A级智算中心。\大公报记者姚进摄
欧洲的风能发电站、意大利的高铁隧道、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稻田……这些遍布全球的产业场景,都与长沙市内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紧密相连。作为同时拥有3所“985”高校,仅次于京、沪的城市,长沙的科研力量正把一篇篇论文变成看得见的产业应用。
走进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一号”风扇轰鸣,机房另一侧,全新升级的“天河新一代”高速运转,每秒可执行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超算中心是湖南最强的‘超级大脑’,既支撑科研,也推动产业落地。”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副主任肖晟表示,长沙已形成国产化计算机产业链,其产业规模跻身全国第一梯队。他形容,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就是要“一头连顶尖科研,一头接产业需求”,让超算成果最终变成“长沙智造”。
在马达加斯加稻田里收割的金灿灿杂交水稻,背后就有长沙科研团队的身影。岳麓山实验室被称为“种业国家队”,正瞄准打造“中国种业硅谷”,突破种业“卡脖子”难题。岳麓山实验室副主任、湖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德咏透露,实验室已落地134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并与马达加斯加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