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资讯 / 正文

“中国糖罐子”的守与变:广西糖业如何破局“甜蜜的烦恼”?

近日,广西国控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深专家、广西糖业集团原董事长李慈军接受中新网广西新闻专访,就保障国家食糖安全、拓展国际布局、推动技术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等话题进行深入解析。

文|张广权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食糖产量占全国60%以上,被誉为“中国糖罐子”。然而,在国际糖价波动、国内生产成本攀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广西糖业也面临“甜蜜的烦恼”。

作为广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广西国控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广西糖业集团(以下简称“广糖集团”)近年来以“二次创业”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糖业发展新路径。近日,广西国控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深专家、广西糖业集团原董事长李慈军接受中新网广西新闻专访,就保障国家食糖安全、拓展国际布局、推动技术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等话题进行深入解析。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记者:广西被称为“中国糖罐子”,在当前国际糖价波动、进口依赖度高的背景下,广西如何保障国家食糖安全?

图为广西糖业集团蔗区。广西糖业集团 供图

李慈军:广西作为全国糖业核心产区,始终把保障国家食糖安全放在首位。主要通过两大路径:一是强化国内产能根基。通过稳定种植规模、推广良种良法、实施糖料蔗收购价与白糖售价联动机制等方式,夯实生产基础。二是拓展多元化供应链。积极利用东盟合作平台,推进跨境产能合作。例如,我们在越南广宁省建立原料基地,探索“越南种蔗+广西制糖”模式,同时发展蔗渣环保餐具、药用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记者:作为区域龙头,广糖集团如何通过“二次创业”破解中国糖业“大而不强”的瓶颈?

李慈军:我们以“抓两头、强中间、促辅业、重管理”为战略主线,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

“抓两头”,即一手抓农务、一手抓销售。在农务方面,实施甘蔗“固基扩面”,推广“六项技术”,良种覆盖率达96%,自建基地和良繁基地稳步扩大。在销售方面,灵活运用期货工具、点价销售等方式,近三年销售均价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每年通过套保规避约2000万元现货跌价风险。

“强中间”,指提升生产制造能力。我们持续推进“四化改造”——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近年投入超10亿元进行技改,糖厂日处理能力显著提升,连续煮糖系统实现国产化突破。同时,严控产品质量,白砂糖一级A品率100%,统一打造“广糖”品牌。

“促辅业”,即拓展产业链条。纸业板块兴桂纸业已复产并实现盈利,朗姆酒公司完成整合并推出产品,肥业、地产业务也稳步发展,形成多元支撑。

“重管理”,强调全面管控。我们开展全产业链投资布局,推行“成本运动”近年累计降本1.58亿元,健全合规与风控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四年引进技术与管理人才800人。

记者:广西毗邻东盟,广糖集团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开拓东南亚市场?是否与东盟国家合作建立甘蔗种植带?

李慈军: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理相邻、资源互补,为我们“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正积极实施差异化产品策略,开发符合东南亚市场需求的白糖及深加工产品,并通过设立区域分销中心、与连锁商超合作等方式拓展渠道。

图为广西糖业集团蔗区。广西糖业集团 供图

在原料方面,我们已在越南广宁省发展甘蔗种植,2024年种植8000亩,2025年扩大至1.6万亩,计划2026年超2万亩,逐步构建“境外种蔗、境内制糖”的跨境供应链体系,增强产业链韧性。

记者:在推动糖业现代化过程中,广糖集团有哪些科技创新与突破?

李慈军:科技是糖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目前已搭建多个研发平台,包括广西糖业研发中心、国家甘蔗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在农业方面,推广“六项技术”、建设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探索智慧农业,例如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蔗田远程灌溉与管理。

在工业方面,大力推进“四化改造”,自主研发的连续煮糖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我们还应用自动装包码垛、近红外检测等技术,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记者:广西甘蔗机械化率尤其是机收率仍较低,广糖集团如何破解“靠天吃饭”?有无智慧农业案例?

李慈军:广糖集团甘蔗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5%,但机收仍是短板。我们通过改进机收除杂系统、整合机收资源、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提升机收水平。

在智慧农业方面,我们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智能水肥系统,实现精准调控。2022年,集团推出智慧蔗田管理平台,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灌溉。2023年,金光制糖公司结合水肥与植保技术,实现亩均成本降200元、收益增1000元。2024年,农开公司探索“全程托管”服务,有效破解了小农户管理难题。

记者:糖业副产物如蔗渣、滤泥等曾带来环保压力,广糖集团在循环经济方面有哪些实践?

李慈军:我们坚持对甘蔗“吃干榨尽”。蔗渣约70%用于锅炉发电,实现热电联产;30%供应纸业公司制浆造纸,并研发环保餐盒等新品。滤泥通过菌藻协同技术进行资源化利用,探索“还田+高值化”路径。桔水(糖蜜)主要用于饲料、酒精等领域,未来还将加强高值化利用研发。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不仅减少污染,更延伸出纸业、肥业、酒业等辅业板块,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记者:糖业关系数百万蔗农生计,广糖集团如何保障农民收益?如何化解小农户与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李慈军:我们依托“订单农业”与农户建立稳定合作,2024年带动9万余户种植183万亩,提供临时岗位9.34万个,助农人均年增收1.1万元。

在推动机械化与规模化过程中,确实面临地形复杂、机收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我们通过三方面破题:一是强化组织引导,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农资;二是推动土地流转和地块整合,改善机耕条件,研发适用小型机械;三是建立成本分摊机制,对农机作业给予补贴,提供社会化服务,保障订单收购价,增强农户参与规模经营的意愿和能力。

未来,广糖集团将继续坚守“中国糖罐子”的使命,以科技赋能、以创新引领,构建更高效、更绿色、更国际化的现代糖业体系,为保障国家食糖安全、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广糖力量。(完)

图为李慈军。陈冠言 摄

受访者简介:

李慈军,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广西国控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深专家、广西糖业集团原董事长。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一等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2项,发表经济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是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物。

责任编辑:朱怡娜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