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邓飞|从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到国际教育枢纽建设

今日(17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布《施政报告》,在教育方面,基本符合笔者的预期,亦回应了当前的发展需要。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和建设国际教育枢纽两大范畴,笔者有以下回应。

2025《施政报告》提到要推广爱国主义教育,并进一步融入日常的“学与教”。图:橙新闻

文|邓飞

今日(17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布《施政报告》,在教育方面,基本符合笔者的预期,亦回应了当前的发展需要。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和建设国际教育枢纽两大范畴,笔者有以下回应。

首先,欣喜见到国情、国史教育等价值教育,终于落实到学校正规课程之中。今年《施政报告》继续提到要推广爱国主义教育,并进一步融入日常的“学与教”,措施包括公布《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定稿、优化高中的中史和历史科课程框架,以及持续加强《宪法》和《基本法》学生校园大使培训计划等,厚植学生家国情怀,这本是特区政府应有之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将于10月25日举行。香港若着意推动抗战纪念活动,建国历史体验教育,其实最快可以于下月开始实行,建议特区政府不妨多走一步,跟上国家步伐,于10月同步举办台湾光复纪念活动。

另一方面,香港正努力构建国际教育枢纽。《施政报告》建议放宽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学生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然而,自资院校也是香港专上教育的一部分,一直以来,自资院校对于取录海外学生,虽没有比例上的限制,但若要自资院校独力远赴海外进行宣传,将十分吃力。今年《施政报告》提出成立“留学香港专班”的专门团队,去推动香港高等教育的海外宣传,既然自资院校也是香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当局应该让他们参与其中。事实上,自资院校一直在录取MMT(内地、澳门、台湾)学生上,有比例限制,有些院校虽已升格为应科大,仍然不能收取内地生,期望当局在关顾八大之余,亦能协助自资院校拓展非本地生,让自资院校发挥更大潜力。

建设国际教育枢纽的另一项措施,是加大推广DSE的国际认受性。目前,DSE已获全球1100所高校认可,但主要都是依靠考评局官网资料而得知,部分海外高校更列明DSE成绩基本要求,期望当局可以增加资料披露的透明度,此举将有助鼓励本地和非本地学生利用DSE成绩报读海外大学,增加考生的升学选择,亦能提升DSE的国际认受性,并减轻本地大学招收非本地生的压力,对各方都有裨益。

同属国际教育枢纽建设的另一项建议,是教育局将以试点形式,容许直资学校申请上调班级数目及每班学生人数,透过学生自资入读模式,加大录取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学生。然而,当中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这里所指的招收非本地生,只限于海外学生,而非MMT学生(内地、澳门、台湾),事实上,海外学生与MMT生比例不对等的政策,至今未变。其次,若要直资学校独自到海外宣传收生,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希望当局可以在这一节点提供更多具体细节,让直资学校能够真正“走出去”推广香港教育,同时把更多海外学生“引进来”,这样将有利于拓展“留学香港”品牌至基础教育阶段,以更全面地打造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

(作者为立法会议员、教联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邓海来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