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文化 / 正文

没了皇帝的紫禁城 才有老百姓的故宫 | 故宫博物院100周年

宫门开启,人潮涌动,巍峨的宫殿俯瞰着广场上的游人,彰显着它金碧辉煌的威严气势,也彰显着它拥抱万方的宽宏气量。

宫门开启,人潮涌动,巍峨的宫殿俯瞰着广场上的游人,彰显着它金碧辉煌的威严气势,也彰显着它拥抱万方的宽宏气量。五个世纪的皇朝岁月为它涂上了皇权浓厚的华彩,无数的能工巧匠为之罄尽心力,只为满足天下一人的雄心与欲望,但如今,它已然是全球最大的公共博物馆之一。历代帝王聚敛的财富,成为了人人皆可欣赏的文化瑰宝。无论是帝后踏足的御道,还是臣仆奔劳的永巷,金瓦朱墙编织成的皇家迷宫,如今行走其中的,皆是如你我一般的普罗大众。这一切,端赖一百年前故宫博物院的诞生,就像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开院时,一位参观者所说的那样:“数千年宫殿尊严,昔为梦想所不可得到者,今略破悭囊,即允吾人昂首阔步,眺望谈笑于其间”。

如果说六百年前紫禁城的缔造,是一部恢弘壮阔的史诗;那么一个世纪前故宫博物院的诞生,更是一部起伏跌宕的巨制,政海狂涛中的明争与暗斗,战争革命中的辗转与坚守,解散、拍卖、拆除、改造……困厄丛生,劫难几经,每一座宫殿,都诠释了何谓侥幸,每一株古树,都见证了何谓重生。

从金碧辉煌,到岁月蒙尘,再到清点维护、迁移回归、科学保护,从皇家宫殿到故宫博物院,漫长的一百年,聚散有时,会合有时,悲伤有时,欢笑有时。

请你迈过紫禁城黄昏的门槛,走进故宫博物院的黎明。

娘娘,时代变了!

李夏恩摄。

往事的幽灵总会伺机故地重游,在它的发生地徘徊游荡,带起古老的微尘在空气中勾勒成若隐若现的传说。故宫,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491年的漫长岁月,足以滋生出足够多的往事在时光的暗尘中游荡,在今天,更会为它古老的遗骸披上新的时装:像是雷电交加的雨夜,夜班的保安看到成队提着灯笼的宫女沿着朱红色的宫墙悄无声息地行走,消失在远处的宫门里;抑或是每当故宫珍宝馆关门时,那些昔日的妃嫔就会现身,用她们长长的指甲在珠宝首饰的展柜前刮来刮去发出刺耳声音,低声呢喃着:“我的,我的……”——这些诡奇的现代都市传说自是荒诞不经,但这类故宫的诡奇传说却其来有自。1936年出版的一本志异笔记《洞灵小志》中就记载了当时北京流传的两则故宫传说:庚子国变后,被慈禧太后下令推入井中的珍妃居然现身于养心殿内,只闻其声,却不见其人,她告诉值守太监,自己是“玉帝命驻此,当俟数年后与两宫同赴玉京结案”——八年后,光绪帝与慈禧太后果然同时毙命,而在另一则传说中,慈禧太后病亡前夕她的侄女,也是光绪帝的皇后前往问安,在路上遇到了一只宫中豢养的小猫,当皇后询问身旁的太监是否喂过猫时,那猫居然抢着答道:

“奴才吃过饭了!”

最后这则传说或许会激起今天游客的兴趣,去逗一逗故宫著名的宫猫看看它们会说些什么。当然,最大的可能性是引来一声哈气的“喵——”这些围绕着故宫的传说,在今日,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但如果细细品咂,就会发现纵然它们形式各异,光怪陆离,却都指向同一个时代:无论是被宫规值守束缚的宫女,还是被嗜欲和不甘的执念纠缠的前朝妃嫔,抑或是那只口称“奴才”的宫猫,他们无不被捆绑在早已逝去的皇朝时代。

纵使这些传说在今天依然流传,它们也都只能让人想起过去。这就像是故宫里随处可见穿着古装拍照的游客,明代的翼善冠、燕居冠、圆领袍、霞帔和黄大衫与清代的笠帽式的朝冠、朝珠、箭袖、马褂同时现身在太和殿广场的阶陛殿堂之下,行走于御花园的池沼亭台之间,恍若明清两朝时空突然在现代交汇一样,或者按照戏谑的说法,就像“明清两朝在争紫禁城的产权”。

但无论是身着明清哪一朝的帝后公侯的服饰,穿着在身的游客都清楚地知晓自己不过是在扮演古代的角色,身份都是确定无疑的现代国民,心底或许也会意识到,如果真的像穿越小说那样回到古代,以自己的平民百姓的身份,身穿帝王后妃的服饰,早就会因为僭越大罪身陷囹圄。甚至,在那个时代,像自己这样的平民百姓都不可能走进这座皇宫禁地。

历数明清两代,平民百姓能够走进这座宫殿的机会可以说少之又少。除了明朝末造一度占领北京的农民军和清代嘉庆年间攻入紫禁城的天理教徒外,只有极个别的平民百姓因为特殊的因缘才得以进入宫禁。咸丰年间,一个名叫王库儿的小贩,因为捡到了一块銮仪卫校尉的腰牌,浑水摸鱼地从神武门进了宫,并且在宫里卖起了馒头。这位将生意做到宫里的小贩最后的下场是杖责一百,逐出宫去。

在他之后,再进入宫禁就要等到七十年后的庚子国变,八国联军占据北京了。占领了紫禁城的征服者们,第一次将紫禁城对外游览开放,规定“凡文武官员,及各国士商,应持有联军各军营带之信函,准于每礼拜二、礼拜五等日,自午前十分钟,至午后二点钟止入内”,这里的“文武官员和各国士商”也包括华人,只是华人出入宫禁增加了一道“应由把门美兵日兵认真搜检”的手续。在一个由当时日本随军摄影师拍摄的相册中,有一张照片是一个中国人抱着太和殿中那根象征着帝王威权的盘龙金柱。

1900年,抱着太和殿金柱的中国人,小川一真摄。

但这不过是非常时期的昙花一现而已,比起今天故宫参观者的兴奋与好奇,那一刻更多的是麻木与漠然——那依然是象征威赫权势的宫殿,只是暂时换了主子而已。而今天,走进故宫的游客,不会再心生这样的念头——宫殿中早已没有了接受万方朝拜的帝王,也不再需要向传说中的那只宫猫一样自称“奴才”。无论身穿是清代还是明代帝王将相的服饰,也不必担心身罹僭越大罪。前朝的传说已成谈资,往事的幽魂带起的微尘也只能引起哂笑。站在金殿玉阶之上,凭栏远望,喧嚷,漫过了朱红色的宫墙,涌进了厚重的宫门,在巍峨宫殿的俯瞰下或纵情奔流,或缓缓流淌,时而泛起波光是拍照镜头的闪亮,游客五颜六色的衣着卷起绚丽的现代浪潮,这里不再是紫禁城,而是故宫博物院:

“娘娘,时代变了!”

本文内容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10月10日专题《进宫》B02-03版。

责任编辑:王恩龙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