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中方凭强大实力 与美进行平等对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30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

文 | 何志平

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30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时隔六年两国元首再度会面,就中美关系的战略性长远性与双方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包括携手管控芬太尼、扩大农产品贸易、能源领域合作、化解出口管制50%穿透原则,以及最重要的中国暂缓稀土出口限制一年等。元首外交是中美关系的「指南针」「定盘星」,本次会晤之成果,不仅为中美稳定发展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作出新指引、注入新动力,也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确定性,提升正能量,让世人暂时松了一口气。一年休战期背后,更是中国「进退有据」的大国战略自信与全球贸易规则重塑的开端。

近年来,美国频繁对华极限施压并大搞战略讹诈,从叫嚣「脱钩断链」,到妄图筑起「小院高墙」,再至所谓「对等关税」,出尔反尔,反覆无常;中国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坚实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战略定力为后盾,从实力地位出发,不断打出一系列强有力的「组合拳」,由单纯反制到精准打击,同美国实现平等对话与合作。

彰显国家底气与大国担当

两国领导人会晤背后,是世界两大经济体博弈策略的根本性质变,折射出中国的实力、智慧与底气。从经济总量突破到科技领域攻关,从民生改善到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国的硬核实力愈见增长,彰显国家底气与大国担当。在科技领域被封锁、全球供应链遭遇冲击时,中国纵览全局、积极应变,以深化多边合作、拓展新兴市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等策略,加强与他国经济合作,充分展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决心,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象化。

截至2025年,中国已与30个国际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仍取得5.2%增长,货物贸易进出口高达33.61万亿元人民币。更关键的是,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战略性调整,对美出口份额下降,而对东盟、非洲出口额占比上升,并在人工智能、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卡脖子」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今年5月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涨6%,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对世界的增量贡献度达93%等。这些数字源于中国十年磨一剑的产业布局和长远战略支撑,并成功跳出美方设定的贸易战剧本。

缓冲与美长期积累的紧张关系

本次峰会最受关注的实质性成果,在于美方一系列让步。一是美国对华关税回落,进口商品关税由57%降到47%、芬太尼关税由20%降至10%。该数字处于美国「分级关税」谈判体系顶端,近乎接近巴西、印度等国;二是美方同意将对华(含港澳)商品加征24%对等关税暂停一年,以及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等多项施压措施继续暂停一年,中国也相应延后一年实施针对美方的反制措施,包括稀土出口管控规则;三是美国允许英伟达与中国就芯片禁运问题进行双边谈判。

外界普遍认为,美方系列让步,本质不过是内外压力之下的暂时收敛,以及在中国强大综合实力与经济韧性、精准有力的反制措施、灵活战略战术应用、持久斗争的坚定决心和意志面前作出策略性后退。然而,事实上,中国凭借实力、底气,牢牢掌握主导优势和主动权,迫使美方低头,换回美方妥协和让步,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在美方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面前,于对等基础上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坚定不动摇。这既是对美国霸权霸凌霸道行径作出的有力回击,更是给全球团结一致共享共赢带来鼓舞。

不同于此前每次延长三个月的做法,是次中美贸易休战期长达一年,为双方创造宝贵的缓冲时间。在美国致力遏制打压中国和平崛起的执念下,中美战略对抗格局的持续性长期性并未有实质性改变。固守冷战思维、大搞集团政治、挑动对立对抗、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强推单边制裁,已连续成为美国两大政党最为一致的政策取向。一年看似不长,但双方对称执行,共同缓冲。

以宽广胸襟在复杂局势中前行

对特朗普来说,休战期为他提供理想的政治工具,不仅能转移公众对经济持续下滑、联邦政府关门的注意力,更将其塑造成一个能与中国强强抗衡、为美国争取到实际利益的强硬领导者,从而对内表态、迎合国内政治需求并安抚盟友和伙伴需要;二是一年缓冲期恰好指向美国2026年中期选举,不管对于争取政治资本,还是赢得选民支持,无疑雪中送炭;三是在有限时间内,找到可替代的中国稀土供应链。美国已与乌克兰、巴基斯坦、澳洲、日本等国建立合作关系,试图扩大稀土供应的多样化,但这些替代方案并不能在短期内满足美国日益增长的稀土需求。中国在稀土金属相关生产、加工和供应链控制上掌握了大部分技术专利权,完全占据压倒性优势,美国要想从头开始建立一条完整供应链,至少需要五年或更长时间。

对中国而言,暂停实施出口管制措施是「进退有据、可进可退」的战略考量,并不是中方让步,而是一种可控的放宽。中国获得短暂调整与适应窗口期的同时,又保留和蓄力准备更多「王牌」,对美国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和约束。

中美不光是社会制度迥异、发展阶段不同的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更在于精神内核的分野。中国人既不搞「利益交换」短期投机,也不做「牺牲他国」自私选择,而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宽广胸襟,走自己的路,为长远发展谋划。这种本质差异,不只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中国能在复杂国际格局中稳步前行的根本底气。中美在大时代的正确相处之道,需要大格局、大智慧、大远见和大担当。

责任编辑:王恩龙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