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资讯 / 正文

北京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

11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

新京报讯(记者 张 璐)11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北京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下半年,北京高起点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和绿色能源两个领域,分别以海淀区、房山区为核心承载区。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张耀天表示,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度报告》数据统计,首都高校上年度以技术转让、许可、开发、咨询、服务、作价投资等6种方式转化成果的合同数量为30332项,合同金额达到201.9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5%。从全球首个“脑胶质瘤”靶向药,到清陶固态电池,再到高精度模拟矩阵计算芯片、智谱清言大模型,首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成果,同时也培育了一批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市教育两委先后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生物育种等领域布局支持了一批“教科人一体化创新型平台”,形成了集人才培养、技术攻关、联合研发、成果孵化于一体的运行模式。

海淀分中心发起设立中关村原生引擎实体运营平台,结合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迭代快、转化链条短、人才驱动强的特点,构建从项目链接、筛选、验证到孵化投资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提供专门的算力实验室和专项拨投联动资金,已挖掘项目近2100个,其中有40个项目已落地注册企业。房山分中心结合绿色能源领域技术路线多、产业链依赖强、场景需求大的特点,构建“一方向一团队”“一教授一专员”的成果挖掘与跟踪机制,优化拨投结合、拨贷联动、“政府+市场”基金矩阵,已建成7个能源领域中试平台,遴选成果100余项,推动其中9项转化落地。

下一步,市教育两委将按照《北京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行动方案》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探索高校多元化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方式,落实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健全校内决策尽职免责机制。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打造好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优化重塑大学科技园。

责任编辑:王恩龙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