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港商时评】医学院添新力 港医疗谱新篇

科大建议书之所以获得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大多数支持,除了会自资20亿元兴建大楼及在未来25年将与政府1:1财务配对等以外,医卫局局长卢宠茂指其优胜之处,是有非常清晰的策略定位、全球视野相当广阔,以及在招标教授和收生方面均有一定竞争力和吸引力。

香港商报评论员 李明生

香港终於敲定落实第三间医学院。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参考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的建议後,昨通过批准交由香港科技大学在北部都会区筹建。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积极发展成为国际医疗培训、研究和创新枢纽,设立第三所医学院以培训更多医疗人才,对提升本地医疗服务至关重要。本港医学院数量从二变三,不单是量变,更可帶来重要质变,不论是应对本地人口老化下与日俱增的医疗需要,抑或是提高本地科研水平和实力以推动医疗产业发展,都意义重大,香港医疗事业无疑将掀开新的一页。

不必讳言,香港医生人手供应长期不足,完全追不上老龄化下的需求增长,每千人口计算只有2.1名医生,也远低於其他地方如星、日、韩约2.6至2.8名。为了满足市民所需,当局已想方设法开拓供应,包括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但长远来说,仍须从根本上增加本地学额。第三所医学院的初期目标,是2028年有首批50个医科学生入读,到2032年起有首批毕业生开始实习,全港市民肯定乐见其成,希望新力军尽快提供服务,从而纾缓轮候时间长等看病难问题。而新医学院以「第二学位」课程收生,目的则是扩大招揽人才範围,尤其世界知名大学与生物医学有关的本科生,事实上,现有另外两间医学院本学年起亦已透过「第二学位」医科课程抢才。

香港正锐意发展医疗产业,新一份施政报告并提出推动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吸引更多国际和内地顶尖药企落户香港。新的科大医学院,不单可跟现有两间港大、中大医学院紧密合作、互补优势,连同另外两间同时提交建议书申请开办的理大、浸大,各间大学当可发挥协同效应,携手把香港的医疗研发与培训实力进一步做大做强。随着医药科技不断革新,医疗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近期港交所便有不少相关新兴企业上市集资,来港开设研究中心及总部分部的也愈来愈多;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人才高地,包括医疗在内的香港创科生态圈愈趋成熟,新一家医学院的投入更是如虎添翼。

科大建议书之所以获得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大多数支持,除了会自资20亿元兴建大楼及在未来25年将与政府1:1财务配对等以外,医卫局局长卢宠茂指其优胜之处,是有非常清晰的策略定位、全球视野相当广阔,以及在招标教授和收生方面均有一定竞争力和吸引力。他并指,三个方案其实都非常精细,且有不少创新地方。事实上,由理大的「医工结合」独特优势,到浸大新成立的「前沿转化医学研究院」,皆可继续贡献香港医疗发展。

第三所医学院将坐落北部都会区,且有利於政产学研投的加强合作。一来受惠於这个庞大的新发展区,才有条件兴建新的大学城及新的综合医教研医院,提升科研及服务的质素与互动;二来北都作为两地跨境合作的新平台,新医学院可以发挥「内联外通」功能把海内外的人才、资金以至技术等「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香港医疗产业发展和响应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宏大目标。北都是香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医学院既要尽快落地,其馀发展亦要加快推进,期待北都和新医学院,互相辉映,赋能香港新发展。

责任编辑:吴美玉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