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 剑
随着香港全面复常,香港与内地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亦开始蓬勃展开。有立法会议员最近在大会上提出质询,希望了解目前两地“姊妹学校计划”的进展细节。通过教育局局长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全港已经有848所公营、直资和特殊教育学校与内地缔结了2,349对姊妹学校。再加上本周在香港教育局主办、香港教联会承办的“2022/23粤港姊妹学校签约仪式”,有120对(240所)香港和内地学校一次性签约,这一数字史无前例,也超额完成了教育局制定的本年度姊妹学校数量增长10%的目标。
这些大幅增加的数字背后,反映了当前香港学校和内地学校之间交流的热情和需求,也体现出教育局为鼓励两地交流所投入的丰富资源和背后的大量工作。同时,教育事关人才培养大计,事关国家民族未来。我们要谨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香港事务和教育工作做出的重要论述,强调两地青年学生交流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持续推进,将两地教育交流工作做深做实,这对于助力香港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完善。
第一,特区政府和教育局应该进一步提升两地教育交流的出发点和站位。应该从共同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出发,与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门深入协商,考虑设立香港(以及澳门)与内地教育交流合作的专责机构和统一的平台,加强两地教育交流合作的顶层设计,全面提升两地教育交流政策和实践的持续性、连贯性以及具体的效果。
第二,要进一步提升两地教育交流活动的质量,特别是要聚焦国家新时代发展的方向。两地教育交流要在青年学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回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两地交流活动中,要着重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主题交流活动,聚焦在“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二十大以来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等方面,让香港青年在参加交流的过程中,直接、深入、准确的感受到国家发展的时代趋势,激发他们以己之所长、贡献国家之所需,使每一个香港青年都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第三,要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措施,保证两地教育交流合作的顺利开展。目前香港与内地的教育合作交流,已涉及内地绝大多数的省份。近年来,各省市为两地基础教育交流提供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体现出两地合作的满满诚意。同时,由于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在两地交流合作活动中,有可能出现各地各自为政、沟通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因此,特区政府应该与各省(市)之间做好交流的铺垫工作,为学校和学生打好“前站”,尽可能使内地接待方能够提前统一调配本地资源,尽可能为香港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便利,同时深挖本省、本市特色,因地制宜的制定交流主题和内容。长此以往,不仅有利于积累总结成功交流的经验,也能够促进两地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教育交流合作领域的工作。
(作者为教联会总干事、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