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錕鋙全骨科手術機器人」首次在港亮相

日前,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在本港舉辦,吸引了來自57個國家及地區的線上及線下與會者。現場展示了多個醫健項目,其中「錕鋙全骨科手術機器人」首次在港亮相。

大公報(記者 廖敏烔)报道:日前,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在本港舉辦,吸引了來自57個國家及地區的線上及線下與會者。現場展示了多個醫健項目,其中「錕鋙全骨科手術機器人」首次在港亮相。這款機器人是中國目前唯一一款同時具備髖、膝手術雙重解決方案的機器人。其名字來源於中國名劍「錕鋙」,古人認為「用之切玉如切泥焉」,研發公司「元化智能科技」希望以此形容該機器人鋒利準確。

研發該機器人的公司團隊表示,公司將在深圳和香港設雙總部,因其認為深圳與香港各有優勢,相信未來大灣區的醫療服務技術發展將會十分明朗。

在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元化智能科技」董事長孟李艾俐提到,「2016年,美國賣給我們一台手術機器人要3800萬元人民幣;但這台設備在美國只賣100萬美元。」

AI規劃導航 精準截骨

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滲透率僅為0.03%,為填補這一空白,孟李艾俐在2018年底帶領團隊創立公司,開始自研屬於中國的專科手術機器人。比起傳統人工手術,「錕鋙全骨科手術機器人」擁有更高的精準度和安全性,可以幫助病人術後恢復更快、更好。

該機器人由導航儀、機械臂、控制台三部分組成,分別代表眼、手、腦。在一台手術中,它的參與程度達到五至六成,工作內容包括術前規劃、手術導航以及精準截骨。

當病人完成術前的CT掃描後,該機器人會根據數據進行三維重建,利用AI算法給出手術方案。手術過程中,主刀醫生可以根據系統導航,手持機械臂進行截骨。由於「錕鋙全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導航定位系統能達到335赫茲的跟蹤速度,所以在術中能實時導航,避免移動偏差。

此外,該機器人設有安全邊界,只要醫生操作機械臂超過這個邊界,機械臂就會自動斷電,避免病人被意外切傷。

值得一提的是,「錕鋙全骨科手術機器人」的手術誤差已經能控制在0.5毫米內。孟李艾俐提到,如果一名醫生需要達到與「錕鋙」同等的精準度,至少需要培訓15年,而機器人可大幅縮短這個時間。

落地科學園 吸納本地學生

在香港生活22年的孟李艾俐表示,她與丈夫孟慶虎都很喜歡香港。孟慶虎是「元化智能科技」的首席科學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也在這次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中擔任演講嘉賓。

孟慶虎在中大任教時,發現一部分工科類學生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成為孟李艾俐創業的原因之一。孟李艾俐提到,「自主研發專科手術機器人,是為了給年輕人提供一個事業發展的平台,也是為了打造一個中國製造、香港製造的醫療器械品牌。」目前,「元化智能科技」團隊已吸納十幾名中大學生。

隨着公司發展壯大,此前因經費問題落戶深圳的「元化智能科技」也決定「回歸」香港。該公司已落地香港科學園,未來計劃在港開設臨床中心。據透露,其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培訓基地已經掛牌。

展望未來,孟李艾俐表示公司將設雙總部,一個位於深圳面向內地市場,一個位於香港面向本地與國際市場。孟慶虎也在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中提到,深圳與香港各有優勢,未來大灣區的醫療服務技術發展將會十分明朗。

责任编辑:刘子恩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