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黄书兰)针对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对华投资限制行政令,多位香港政界人士昨日表示,本地从事有关领域的企业过去两年已作相关心理准备,早已放弃寻找美国投资,转为找“国家队”,故预期禁令对本地初创企业的影响不大。他们建议特区政府研究设立投资基金,以及争取进一步打通香港与内地的资金通道,设法协助受影响科技企业物色投资。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互联网专业协会会长冼汉迪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美国做法,批评是打着国家安全借口,做法损人不利己。去年公布的施政报告和《创科发展蓝图》提到的很多领域,包括电动车、芯片、金融科技和生物科技等,与有关三个领域并非完全重叠,加上估计这次行政命令与美国大选有关,属于政治行为,预期措施不会持续很久,更多属于短期和心理上的影响。
他建议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有更多的沟通,打通内地资金流通的通道,建议政府向中央争取两地创科资金在一定额度下免手续费兑换,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循环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立法会科技创新界议员邱达根表示,过去两年,于内地或香港从事AI或半导体的企业早已放弃寻找美国投资,转为找“国家队”,故禁令对本地初创企业的影响反而不大。他建议特区政府仿效新加坡设立主权基金,自行投资,弥补资金缺口,同时引入更多内地资本。他批评美国的新禁令“唔讲道理”,违背市场经济。
立法会选委会界别议员、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总经理尚海龙批评,美方做法等于是要放弃中国这大市场,制造“双输局面”,破坏自由经济、全球化供应链,惟大部分香港的初创企业都应早已作好相关心理准备。
为长远计,他建议特区政府设立投资公司,助力受影响科技企业,以及协助企业物色内地或海外其他地方的投资。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自由党副主席、香港与内地法律专业联合会会长陈晓峰表示,在未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美国是次行动是有违国际法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原则的“单边强制措施”。拜登此举违反了国际贸易法中不干预市场的一大原则,不但损害全球经济自由,影响中国和美国企业及投资者的利益,更会令国际经贸秩序面临巨大挑战。同时,美方有关的行政命令也会阻碍中美两国的科技交流以及良性竞争,拖慢全球创新科技发展,令全球创新科技行业失去百花齐放的良机。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