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深港协同发展河套 2035建成全球科研枢纽

国务院日前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擘画发展新蓝图。

国务院日前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擘画发展新蓝图。《规划》提出,以2025年和2035年为关键节点,分阶段推进深圳园区建设。到2035年,与香港园区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载体和顶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公报记者 毛丽娟

2017年,深港两地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包括深圳和香港两园区。《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取得积极成效;皇岗口岸整体完成重建,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运转高效的通关查验模式创新;深圳园区监管模式运作成熟,与香港园区基本实现要素流动畅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建立与香港及国际全面对接的科研管理制度,集聚一批香港及国际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集群和卓越研究中心、顶尖企业研发中心,与香港科技合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到2035年,与香港园区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载体和顶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规划》从4个方面部署了主要任务:一是协同香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二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三是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四是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

集聚全球创新资源 三区启航

《规划》提出,河套深圳园区将立足三个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先导区方面,利用深圳园区独特的“平台”和“通道”作用,联合香港园区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汇聚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携手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标杆和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规则试验区方面,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加快形成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中试转化集聚区方面,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从研发到工程化的中试转化,打造国际一流中试转化服务平台,形成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

领建AI技术标准框架体系

《规划》指出,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前沿领域。加快制定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框架体系,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应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认为,《规划》充分表明中央对河套在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中重要地位的认可。“第三个定位是希望河套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特别是‘卡脖子’技术方面能够实现突破,吸引全球高水平科研资源集聚。”

责任编辑:苏静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