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令红山半岛三幢独立屋暴露于悬崖边,中间一幢更露出地基。(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世纪暴雨袭港,截至昨(10日)晚,政府在短短三日内累计已收到近90宗山泥倾泻(山体滑坡)报告,超越去年全年总数。当中,石澳道、耀东邨、红山半岛等山泥倾泻事故对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即时威胁。
香港土地有超过六成是天然山坡,以及有6万个人造斜坡。专家表示,随着社区发展,临近民居的斜坡愈来愈多,加上极端天气山泥倾泻风险增加,政府必须因时制宜审视现行机制。有立法会议员呼吁当局须尽快全面巡查全港斜坡,并优先检视近民居的斜坡,在网站发布资讯,让市民安心。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表示,政府的渠务及斜坡维护设施有因应极端天气进行“超前部署”,部门将于数天内继续巡查高危斜坡及路段。
政府前日公布,世纪暴雨过后录得60宗山泥倾泻报告,至昨日中午已增至75宗,截至昨晚11时,土力工程处网页显示已增至89宗。当中最瞩目的是港岛豪宅红山半岛的塌山泥事故,部分地基外露,多间独立屋受影响,72号屋的居民要疏散。耀东邨山泥倾泻破坏地下水管,多座公屋一度无食水供应。石澳道塌山泥导致封路,石澳村、鹤咀村及大浪湾村等变成“孤岛”。
香港土地总面积超过六成是天然山坡,而《斜坡记录册》现时收录了约6万个人造斜坡的资料。不少民居和建筑依山而建,甚至建于山上。
土力工程处资料显示,去年收到76宗山泥倾泻事故报告,无人伤亡,较前年的145宗减少约48%,创2004年以来新低,也较过去35年平均每年约300宗少。不过,署方早前解释,原因跟去年暴雨次数较少,平均雨量减少有关,甚至预言“若一年录得数字低,翌年相对会较多”,故有必要提高警觉。
开山劈石 气候反常 危坡大增
土力工程处前处长陈健硕昨日接受《大公报》访问表示,随着社区持续发展,不断开山劈石,临近民居斜坡愈来愈多,加上气候反常,出现极端天气比率愈来愈高,政府现有“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包括持续巩固政府人造斜坡,为私人人造斜坡进行安全筛选研究等,但面对极端天气,山泥倾泻风险提高,必须因时制宜,审视现行机制,加强复修及巡查。
陈健硕呼吁市民合作,举例以往临近民居的复修工程,部分地区人士或私人屋苑业主,以担心封路和工程噪音为由阻延工程进度,“每逢有重大的山泥倾泻事故,可能会较为合作,但之后又打回原形。”
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刘国勋促请政府,率先到临近民居屋苑的斜坡加强巡查,并透过网上等渠道公布结果。为加快进度,应调动各部门合适工程师,甚至寻求外判工程师帮手。
香港建筑师学会表示,香港急需对策以面对极端天气引致的灾害。除了提升基建工程上对硬件要求,政策上应把建筑环境设计和相关配套,整体考虑规划,修改或制定条例,令香港迈向可承受长远环境变化的“碳中和城市”。
发展局吁市民尽量远离山坡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昨日在政府交代善后工作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今次遇到的是500年一遇的大雨,在水浸及山泥倾泻方面,暂时是可控的情况。发展局前日已启动主动巡查,包括斜坡巡查,务求在数日内将一些风险较高的地方巡查一遍。由于极端天气过后,树木、建筑物或斜坡吸纳了大量雨水,存在一定风险,她呼吁市民保持高度警觉,尽量远离山坡和避免在树下停留过久。
据悉,发展局前日已完成巡查400个斜坡,并会继续巡查余下100个斜坡。
宁汉豪并说,气候变化是全球面对的问题,香港已有“超前的部署”,渠务署去年就渠务系统设计展开研究,应对极端天气,期望明年下半年完成。本港的水浸黑点已由过去的120多个,减至现时4个。斜坡维护工作会继续密切跟进。她说,“希望市民可以放心,政府是超前作出部署。”
清水湾滑坡 独立屋7住客急撤离
在世纪暴雨袭港后,本港多处仍发生山泥倾泻,清水湾甘澍路8号对开亦出现大面积山泥倾泻,有独立屋位处塌山泥现场边缘,与红山半岛情况相似。警方表示,8日晚上约10时接报,甘澍路附近发生山泥倾泻,面积达50米乘100米,土力工程处及屋宇署派员视察后,相信有即时危险,七名住户需疏散。
红磡塌护土墙险殃及巴士
红磡和铜锣湾亦出现山泥倾泻。在昨日早上8时44分,红磡佛光街足球场对落护士墙,有一幅10米乘10米的斜坡塌下,泥土泻下占据了平治街行车线,当时有一辆双层巴士驶至,幸好车长及时煞停,无车辆被困,无人受伤。另外,警方昨日中午接报,铜锣湾礼顿里6号怀疑有山泥倾泻;警员到场了解,现场留有约3米乘10米山泥,初步评估无即时危险。
发展局局长宁汉豪昨日表示,有6宗山泥倾泻个案需要疏散居民,比较大型是茶果岭村;另外5宗则是红山半岛、罗湖村、沙田白田村、沙田岭,同时亦包括清水湾甘澍路,合共要撤离约20多人。
特区每年投放19亿维护斜坡
政府人员在雨灾后检测多处斜坡。
政府现时每年投放大约19亿元,用于维护人造及天然斜坡。翻查资料,土力工程处自1977年开始推行“防止山泥倾泻计划”,并于2000年展开“延续十年的防止山泥倾泻计划”,直至2010年完成。在“延续计划”下,巩固了约3100个不合标准的政府斜坡,并就约3300个私人人造斜坡进行安全筛选研究。本港人造斜坡的整体山泥倾泻风险,大幅减少至低于1977年风险值的25%,整体的山泥倾泻风险值达到一个“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并符合国际认可的最佳风险管理水平。
“长远防治山泥倾泻计划”的工程于2010年展开,目标是每年巩固约150个不符合标准的政府人造斜坡,为约100个私人人造斜坡进行安全筛选研究,并为约30幅天然山坡施行风险缓减措施。该计划曾获得2014年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杰出岩土工程项目奖亚军;亦入围2017年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最后5强。
截至今年3月31日,土力工程处在防治山泥倾泻研究和工程方面,已动用了约279亿元;巩固了约6562个政府人造斜坡,完成约6431个私人人造斜坡的研究,并就422幅天然山坡施行缓减措施。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