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全力谷旺“夜经济”之际,深圳方面推出便利港人消费的措施。对此,行政长官李家超昨表示,要理性及务实看待港人北上趋势,“香港夜缤纷”计划是“长期工程”,要下功夫才能改变市民生活习惯,亦相信本港商界在“谂桥”、灵活应对、创新方面有信心。
深圳市政府日前推出便利港人北上消费措施,包括鼓励全市商户向持有回乡证的港澳居民推出预约和积分等服务,提供便利港人阅读的餐牌页面和操作指南等。昨日,李家超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提下,鼓励和促进两地人文交流很正常。在“一小时生活圈”下,大湾区城市可以做到互利共赢。要理性及务实看待港人北上消费的趋势,同时亦要强化本地吸引力、加强务实宣传。他又强调,很多海外和内地旅客都觉得香港具吸引力,例如生态旅游或文化历史路线等,都应进一步加强发展,营造香港特色。
同一节目中,批发及零售界立法会议员邵家辉认为,本港应借鉴大湾区周边城市做法,加强发展经济动能,尤其在推动夜经济发展时,简化夜间商户摆卖的牌照发放要求,让更多表演者、文创小店,以至小食档能于晚间摆卖。他强调,各地市场均有自身特色及优势,例如本港是免税港,大部分产品都免税并且是正货,可令游客更有信心。
另外,港协暨奥委会副会长兼立法会议员霍启刚称,政府近期大力推动“夜经济”,当中亦融入体育元素,这是好的开头。他强调,整体体育发展与“夜经济”息息相关,例如本港举行7人榄球赛时,比赛结束后观众会转到铜锣湾一带继续消费,政府可针对性地争取更多国际大型赛事落户。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