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处处长杨恩健澄清外界质疑。香港文汇报记者曾兴伟摄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萧景源)消防处处长杨恩健表示,在今日(28日)上午10时18分,已经完成了灭火救援及搜救工作。今次行动中,消防处共出动391架次的消防车辆、185架次救护车辆,同时共出动2,311名消防及救护人员,事件中共有12名消防人员受伤,其中一名消防员因出现热衰竭现象,目前仍在深切治疗部,另一些受伤的消防员则有骨折及吸入浓烟。另外,一位隶属沙田消防局的队员何伟豪,在行动中英勇殉职。
今次救援行动面对不少困难,主要在楼梯及窗户发现发泡胶的易燃物品,当发生火警,火势会迅速蔓延,当火势蔓延至单位内,从而令到同一时间多个单位在不同楼宇起火,亦引致多个求助个案。消防员一方面要处求助个案,亦要扑灭不同单位的火势,因此需要一步一步地去推进。
对于外界质疑为何今次不出动直升机参与救火,杨恩健强调,如出动直升机在楼宇上空投掷水弹,水是不会落入火场,只会落在大厦的外围,与灭火行动没有直接关係。其次是考虑直升机飞临楼宇时会产生大量空气,会令火势蔓延得更快更大。
另有网民提及为何不用较高的云梯车,杨恩健解释在地面使用56米的云梯车时,于行动时在车辆两旁需落一个唧,该个唧有一个阔度,越高的云梯车,所需的地面阔度越阔,目前紧急车辆通道的要求是6米,但相对要用100米的云梯车的阔度是10米,因此这些云梯车在香港大部分道路俱不能使用。
再者,有人质疑何解不使用无人机灭火,杨恩健表示消防处一直与广东省消防总队就有关方面保持紧密联繫,指出无人机灭火在消防总队内仍在探索及试行阶段,在使用时要考虑无人机承载的灭火喉的直径,远远较现在消防车或消防喉的直径为细,代表其灭火时所能够使用的水量相对较小,在面对今次许多单位起火的情况下,这并非一个有效的做法。
同时,有市民指出今次火警发生时,大厦的火警钟没有鸣响,消防处防火组人员已于昨天(27日)检查了8座大厦消防系统的火警钟,发现了它们未能有效操作,消防处即将会就有关情况採取执法行动。
跨部门的调查专组已经成立,当中包括由消防处新界南总区助理处长带领,以及新界南副消防处长出任副主席,当中参与的部门包括警务处、屋宇署、机电工程署、房屋署、劳工处及政府化验所。调查方面主要分两方面:一、是调查火警的成因及火势迅速蔓延的成因;二是环境引致大量的死伤。
消防处副处长(行动)陈庆勇表示,由昨日至今早,消防员在7座大厦内逾1800个单位进行爆破,继而进入单位进行搜索,确保单位内无人被困。期间,有个别单位出现翻烧现象,增加了搜救的困难,在昨日傍晚6时半,消防员在宏道阁16楼梯间,成功救出一名男伤者,他当时情况清醒,已被送院治理。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