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社(记者 刘 林)10月18日电 由吉林省委网信办、吉林省商务厅、光明网主办,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凤凰网吉林频道等单位承办的“高质量发展吉林行”网络主题活动17日参访长白山景区。
“高质量发展吉林行”网络主题活动参访长白山景区。(凤凰网吉林 王振东/摄)
“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长白山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春可踏雪赏花、夏可避暑度假、秋观层林尽染、冬游雪域王国。景区先后获得“国际A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际慢城,“中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发源地”“2023中国避暑旅游优选地”等多项荣誉,是享誉世界的旅游目的地。
生态长白,美在雄浑壮观、清爽怡人。长白山拥有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生长最良好、最具有代表性的温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被确定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中国东北虎种群恢复优先区和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区。自然资源丰富,有着近4200种的野生动植物和真菌资源,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长白山夏季平均气温22℃,温润清爽、气候宜人,是绝佳的避暑胜地,观天池开冰、赏高山花海、登天池云路、宿星空露营、享黄金水源地矿泉漂流等,一系列特色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文旅体育产品,满足“归野、归真、归自然”的一切美好与幻想。
长白山天池。(记者 刘 林/摄)
文化长白,美在底蕴深厚、古韵悠扬。近年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依托长白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挖掘和塑造以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以长白山神庙遗址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老黑河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关东少数民族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长相守,到白头”为代表的爱情文化和以朝鲜族参鸡汤、满族八大碗、铁锅炖等为代表的美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长白山礼物”是经官方认证,代表长白山传统技艺、优良品质和文化传承的标志性旅游商品品牌,通过文化创意的方式,开发多款融合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如讲述长白山第一任县令刘建封为天池诸峰命名故事的“长白十六峰”系列;再如讲述长白山和红楼梦故事的“红楼梦六珍”,将故事与传统物产结合,更好地传播长白山文化。
冰雪长白,美在冰情雪韵、激情澎湃。长白山位列“中国冰雪旅游投资潜力区”榜首,地处世界级黄金冰雪纬度带,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和北美的落基山相媲美,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长白山雪质、雪量和雪期都处于世界顶级水平,有“雪域王国”之美誉。持续推出了冰雪观光体验、节庆活动、运动赛事、文化美食、民俗史迹等十大主题旅游线路产品,打造了“长白天下雪”的冰雪文旅品牌和“长白山冰雪马拉松”的冰雪赛事品牌,真正实现了“冷资源”向“热经济”转变。汽车穿越雪地漂移、冬季漂流慢赏雾凇、林海徒步踏雪赏雪、行摄长白身在其中等等,一系列日益丰富的沉浸式新玩法被众多年轻人列入冬季游长白山的“必打卡”清单。
长相守,到白头。(记者 刘 林/摄)
康养长白,美在养心休闲、悠然宜居。长白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被评为“中国十大休闲胜地”之首。长白山优秀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奇珍异宝,是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有人参、貂皮、鹿茸,灵芝、天麻、乌拉草,松籽、木耳、山葡萄等,其中人参、鹿茸、林蛙油等产量据中国首位;长白山温泉素有“神水”之称,是中医药养生的圣品;长白山矿泉水品质卓绝,类型齐全,含有偏硅酸及锗、锶、硫等十四种矿物质,是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俄罗斯的高加索山齐名的世界三大矿泉水富集地之一。长白山拥有聚龙火山温泉部落、临溪温泉、璞悦温泉、天沐温泉等等,森林中泡浴,山水中疗养,感受长白山温度的康养度假游,邀请您共赴一场生态康养、清新洗肺之旅。
长白山交通体系快捷畅通。已先后建成龙浦高速松长联络线、长白山机场扩建、敦白高铁等重点交通工程。目前,长春到长白山高铁仅需2.5小时,随着沈白高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陆续开通,长白山与北京等大城市的距离将拉近至4小时。年吞吐量240万人的长白山机场即将投入使用。截止目前,2023年长白山景区共接待游客已超过240万人次。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