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代表團日前到港訪問四日。
文 | 崔劍
中國載人航天代表團日前到港訪問四日,這是國家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時代後首次派代表團赴港澳交流,且成員包括經驗豐富的四名航天員。本次訪問是中央對香港的特別關愛,不僅可以使香港市民了解國家航天事業的最新發展,樹立堅定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航天英雄們的風采,啟發他們對於科技的興趣和熱情;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激勵香港青年學習國家航天精神,面對挑戰和責任,錘煉本領,奮發有為,為香港和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代表團此次到訪,通過多種方式向港人介紹國家載人航天工程最新進展,分享中國空間站圓滿完成建造的喜悅。特別是訪問期間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的代表團大匯演,內容豐富,別開生面,很多市民帶着小孩一起參加,掀起了香港新一輪的航天熱潮。航天科技水準是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重要標準,也是中國「強國夢」最關鍵的拼圖之一。過去20多年來,中國在航天事業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了全球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相信通過代表團成員們這次親身講解和展示,必將激發廣大市民濃厚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特別是通過本次訪問,眾多香港青年學生可以與四位太空人面對面,近距離感受他們心目中航天英雄的風采。這對於香港青少年是一次極為難得的經歷,對於他們學科學業上的選擇,價值觀的塑造,都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特別是航天工程背後所代表的現金科學技術水準、現代化研發和生產能力,能夠有效激發香港青年對於科學的興趣和熱情,配合特區政府大力推行的STEAM教育措施,提升香港科技創新教育的整體水準。
正如本次訪問團團長所說,「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是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精神內核。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是在艱苦的環境中開展的,過程中伴隨着巨大的堅持、付出、奉獻和犧牲。每一名航天事業的參與者,都有着過硬的本領,能夠在長期的壓力和挑戰面前,克服困難,完成目標,實現突破。國家的航天精神,正是香港青年成長成才最好的指引。相信本次代表團訪港,能夠讓香港青年找到責任和方向,根據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在給香港中學生的回信中提出的要求,「錘煉過硬本領,早日成長為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作者為法學博士、教聯會秘書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