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病研究联盟”在港大签署成立。(香港文汇报记者 涂穴 摄)
新冠疫情虽然已过去,但人类应对大流行疾病却不可放松。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与著名华裔病毒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病毒学家何大一发起,昨日成立首个汇聚5个地区专家的“大流行病研究联盟”(PRA)。专家预计10年内至25年内可能爆发另一场规模与新冠肺炎相若的大流行疾病,夺走700万人命,及造成16兆美元的经济损失,故联盟将共同探讨疫情与病毒研究,提升世界各地防疫能力,希望下一次疫情发生时可以尽量维持正常生活,将封控、停课等机会减到最低。
昨日,PRA联盟在香港大学举行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这是首个汇聚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澳洲及美国顶尖科学家抗击疫情的联盟,创会成员包括广州国家实验室教授钟南山、北京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教授陈志伟,以及来自澳洲及新加坡等教授。
何大一:更多新发传染病滋生
发起人之一的何大一表示,根据病毒进化及演变史,预计有更多新发传染病已悄悄滋生,其中一种可能是最快10年内导致下一场疫情。
发起人袁国勇亦指,由于人口增长,不少人居住在挤迫的城市里,同时极端天气带来水浸和沙漠化等问题,人类需要作出迁移和入侵野生动物栖息地,增加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加上气温上升亦会令蚊子变得活跃,相信不迟于25年内,有约五成机会再次发生与新冠疫情相同规模的大流行病。
袁国勇表示,成立该联盟旨在为下一场疫情作准备,联盟将专注研究新发传染病病毒如何由动物传播予人类,加快检测具大流行潜力的新型病毒首宗人类感染病。目标是为可能到来的疫情作研究防范,希望届时可将封控机会及范围减至最低,避免关闭学校、工作场所及交通系统,防止医疗服务陷入瘫痪,让公众得以维持正常生活,“联盟会根据研究成果运用快速分子测试,以及早预警、应对和控制感染,运用广效性抗病毒或中和抗体,以尽量减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并鼓励公众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疫苗。”
他又指,联盟将分享新发传染病原体有关资讯、研究材料及试剂,申请研究资助或募捐以互相支援,并进行科研交流,轮流主办年度实体研讨会,计划发表联合研究并扩大研究影响,以协助提升全球各地防疫能力。
钟南山:冠状病毒对人较为危险
大部分新发传染病源头为野生动物,联盟将首要研究变种风险较大的流感及冠状病毒,副黏液病毒等亦是方向之一,并将利用蝙蝠及人类的类器官(organoid)测试有哪些病毒有动物传人的风险。
钟南山表示,全球50多种已知可由动物传至人类的传染病当中,有21多种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对人较为危险,“一个家庭有几个人得(感染)了这种病,检测出来是冠状病毒就要高度警觉。”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及其他传染病。
张林琦认为,医疗健康研究必须合作,如不合作是无法击败疫情,期望联盟可作为榜样,让世界明白有关方面必须共同合作。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