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大流行病随时再临 港大4学者撰文促边境常设检测设施

香港新闻社12月7日电 新冠疫情受控,惟大流行随时再临。4名港大学者包括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和港大内科学系讲座教授孔繁毅今日(7日)在报章上撰文提出建议。

资料图。

香港新闻社12月7日电 新冠疫情受控,惟大流行随时再临。4名港大学者包括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和港大内科学系讲座教授孔繁毅今日(7日)在报章上撰文,在外防输入、巩固公私营医疗系统等范畴提出建议。

孔繁毅、袁国勇、港大微生物学系名誉副教授龙振邦、名誉助理教授赵晞扬在文章中回顾新冠教训并提出建议。文章指出,现在应开始外防输入,于非疫情时严格筛查发热或生病的入境旅客,在边境口岸准备好检测设施,常规制度可随时扩至来自疑似爆疫地的入境者。

文章提到,要提升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标准、公院及实验室检测应急能力,医管局及卫生署应具备快速扩大各种核酸检测的设备、人手及技术,短时间启动大流行模式,才能尽检无症状和轻症病例,隔离和检疫接触者,及早控疫。

安老院是去年第五波疫情的重灾区。文章提到,本港人口老化日趋严重,当疫症再临,惨剧必重现。建议政府研究逐渐淘汰旧式安老院,兴建大型一站式安老城,具备驻场医护及医疗设施,为公院减压。硬件标准须从感染控制角度出发,包括个人空间充足,例如只提供单人或双人房,有足够鲜风供应及独立抽风系统。

公院在第五波疫情近乎崩溃,文章提到,公院病房应尽量区隔,增加鲜风供应、通风换气率和床位距离;私院、私营诊所及门诊防疫设备须与公院看齐,于大流行分担公院压力。

此外,文章建议研究新建高层住宅订立防疫标准,改善旧大楼如排污水管和天井设计,减少垂直传播。文章强调,措施不止针对某细菌或病毒,以“平时如战时,战时如平时”态度,建立足够抗疫韧性,即使疫症重临仍生活如常。

责任编辑:王可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