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山大学港澳研究40年暨“港澳研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出席并致辞。
夏宝龙对中山大学40年来在港澳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并向广大从事港澳研究的专家学者一直以来对港澳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夏宝龙表示,港澳研究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要把理论研究与港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为破解港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献智出力,积极助力解决“一国两制”实践中的问题。要依托研究优势讲好港澳故事,不断开拓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网络、搭建更多合作平台,主动设置议题,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经验,掌握“一国两制”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广泛争取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支持。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港澳研究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专业优势,建立港澳研究人才蓄水池,加强港澳研究战略领军人才和研究梯队建设,形成港澳研究人才辈出的新格局,为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新表示,中山大学港澳研究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央港澳办对广东港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所成立以来,在上级机关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央港澳工作大局,在“一国两制”理论与实际、粤港澳合作政策与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将会涌现出诸多新经验、新办法和新的发展模式,也将会遇到新难题、新挑战,希望粤港澳研究学者充分发挥理论和政策的研究特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研究,不断增强粤港澳学术合作力度,共同为粤港澳合作、大湾区建设献计出力,为“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做出人才智力的支持和贡献。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40年来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坚持实体研究机构建设和发挥全校多学科优势相结合,坚持多学科的学术理论和政策研究相结合,坚持主动与港澳工作部门、港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尤其是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入选国家高端智库以来,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智库”为目标,扎实推进专业智库体制机制改革,在理论研究、决策咨询、舆论引导、公共外交、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的成果。未来中山大学的港澳研究将紧紧围绕“一国两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持续深化港澳治理和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更好发挥高端智库作用。
在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袁旭阳主持。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教授、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方伟晶教授、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郭万达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教授以及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娄胜华教授等5名专家学者就港澳研究的前沿问题做了主旨演讲。
下午的经济社会文化分论坛由李小瑛副院长主持,政治法律分论坛由曹旭东副院长主持,数十位来自内地和港澳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前港澳研究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讨论。
据悉,中山大学1983年成立港澳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综合性港澳研究机构、系统开展港澳研究的大学。2015年,中山大学组建粤港澳发展研究院。40年来,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和回归后港澳“一国两制”实践等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光明日报记者 吴春燕)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