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食安中心:本港成年市民多环芳烃膳食摄入量属低水平

食安中心最近完成一项有关食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风险评估研究,比对这项研究与其他地方相关研究的结果,本港成年市民的多环芳烃膳食摄入量属低水平。

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今日(28日)公布,中心最近完成一项有关食物中多环芳烃(又称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含量的风险评估研究,从市面选取300个食物样本检测该类物质的含量,以估算本港成年人从膳食摄入该类物质的分量,及评估其对健康的风险。结果显示,在一般食用情况下,目前从膳食摄入多环芳烃的分量对公众健康的影响不大,本港市民无须改变基本的健康饮食习惯。

中心发言人说:“多环芳烃是一类含有两个或以上稠芳香环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因为有机物未充分燃烧或在高温下分解而形成,又或在各种工业工序中产生。多环芳烃可藉环境污染或在食物加工(例如制乾和烟熏)或烹煮(例如烤、焗、烧烤和烘焙)期间形成后进入食物链。对非吸烟者而言,接触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是透过进食。”

有研究显示,某些多环芳烃具基因毒性、可致癌、抑制免疫系统和影响实验动物的发育。在2005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断定,有13种多环芳烃显然会致癌和具基因毒性。另一方面,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估了某些多环芳烃,把苯并[a]芘列为第1组(令人类患癌)物质,并把几种多环芳烃列为第2A组(可能令人类患癌)或第2B组(或可能令人类患癌)物质。

中心共抽取300个食物样本,种类包括谷物及谷物制品、肉类和家禽、油脂、香料等,以检测食物是否含有16种欧洲联盟(欧盟)优控多环芳烃。纵观所采集的样本,多环芳烃的总含量由检测不到至每公斤120微克不等。至于不同食品组别的多环芳烃含量方面,以“香料”的平均含量最高,其次是“肉类和家禽”及“油脂”。结合第二次全港性食物消费量调查的食物消费量数据,“谷物及谷物制品”这个食品组别是香港成年人从膳食摄入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

在各种多环芳烃中,苯并[a]芘较为值得关注,而PAH4往往用作食物是否含有欧盟优控多环芳烃的指标。这项研究就苯并[a]芘和PAH4计算所得的暴露限值均高于10000,显示目前香港成年人从膳食摄入多环芳烃的分量对健康的影响不大。

发言人指出,比对这项研究与其他地方相关研究的结果,本港成年市民的多环芳烃膳食摄入量属低水平。根据研究结果,市民无须改变基本的健康饮食习惯,但仍应保持均衡和多元化的饮食,避免因偏食而过量摄入某些化学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

此外,发言人提醒食物业界应采取适当措施,并参考食品法典委员会在2009年采纳的相关操作规范,按照可合理实现最低水平的原则,尽量减少食品在加工期间产生多环芳烃。

责任编辑:王可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