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团结基金倡部署“盛事日历” 增旅客过夜诱因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水志伟在访问中指出,旅客“不过夜”,对本地零售、酒店、餐饮市道打击尤为显著,故需挽留过夜旅客。

资料图。

香港去年约有1,716万名过夜旅客,较2018年疫情前的约2,926万减少了41%。团结香港基金指出,过夜与即日来回旅客消费差距扩大,而本地酒店在主要节日期间房价急升、盛事举办时间欠缺协调等问题,均令旅客过夜意欲降低,故建议部署盛事日历、打造盛事经济,以及提升盛事宣传和管理等方法,增加旅客过夜诱因。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水志伟在访问中指出,旅客“不过夜”,对本地零售、酒店、餐饮市道打击尤为显著,故需挽留过夜旅客。他续指,过夜与即日来回旅客消费差距扩大,“过夜旅客人均消费由2019年的5,818元,升至去年上半年的8,212元;非过夜的旅客则由2019年的2,004港元,跌至去年上半年仅1,278元。”

他指出,香港酒店价格一般日子与日本等亚洲热门旅游城市相若,但部分酒店节日期间房价急升,超出很多旅客的承受范围,旅客或宁到深圳住酒店,或选择即日来回。他表示,明白难在节假期间要求酒店减价,建议可推出“酒店+盛事”节日套票,强化盛事经济效应,即政府牵头统筹业界将酒店住宿和多项旅游体验捆绑出售,并提供具吸引力的价格折扣,鼓励旅客趁盛事和节日档期在港过夜消费,“商界少赚点,多人来港时旅客及商界均得益。”他并建议参考澳门向中途市场旅客派发非即日车船票,鼓励延长留港消费。

水志伟表示,香港盛事举办过于仓促,欠缺协调,无法发挥协同效应,如维港渡海泳2023、香港高尔夫球公开赛2023等都在去年11月12日举行,令参与活动观众分身不暇,限制了留港天数和在港消费力度,且活动举办时间不足,对筹备造成负面影响,或出现“甩辘”情况,不利推广香港旅游形象,故建议协调本地盛事日程,确保活动产生相互加乘效应,“可以考虑非同一日而是一周内举办不同盛事。”

他指出,盛事相关事务“政出多门”,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不少主办单位筹备时要在不同部门间周旋,如临时公众娱乐场所牌照和临时食品制造厂牌照要向食环署申请、临时酒牌要到警务处,冀新成立的“跨部门盛事统筹协调组”能解决此问题,“为重大盛事预留最少三个月或以上筹备时间,方便参与者申请各类牌照,若有一站式服务可一次过申请各类牌照会更方便。”他并建议政府善用政府场地外墙和公共交通系统,全方位做好本地推广,海外宣传则将5个于中东及东南亚的地区代办升格为有正式编制、具市场推广职能的全球办事处,并增设更多全球办事处。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