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香港 / 正文

8台精彩中国戏曲节目6月至8月亮相首届“中华文化节”

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主办的中国戏曲节(戏曲节)今年踏入第十二届,并成为首届“中华文化节”的重要一环,将能更有力地弘扬中华文化及戏曲艺术。

婺剧《三打白骨精》剧照。

8台“文武双全”的高水平节目将于6月至8月期间登场,涵盖粤剧、北路梆子、潮剧、柳子戏、越剧、昆剧、婺剧和京剧,让广大戏迷欣赏到绚丽多彩的戏曲精萃,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亦让来自大江南北的优秀剧团于香港这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中国戏曲这项中华文化瑰宝的独特艺术魅力。

今年的戏曲节以新编粤剧《大鼻子情圣》打响头锣。此剧是粤剧名伶罗家英沉淀十年之跨界力作,改编自十九世纪的同名法国经典舞台剧。罗家英伙拍红伶汪明荃和新剑郎等,将这段家传户晓的三角爱情故事搬到明朝政局动荡之时,以一封封战地情书诉说埋藏至深的浪漫衷情。是次改编既保留粤剧的表演技艺、传统形式和艺术神韵,亦突显此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西兼容的灵活性,推动融会创新,展现粤剧戏曲艺术新风貌。

越剧一向深受香港戏迷的喜爱,今年适逢越剧尹派艺术始创人尹桂芳诞辰105周年,康文署首度邀得由其创立的福建芳华越剧院参与戏曲节的演出,并由其嫡传弟子王君安联同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郑全和李敏分别领军上演尹派剧目《柳永》、《玉蜻蜓》,以及多出经典折子戏,好戏连场,为尹韵流芳。

同样拥有众多本地观众的潮剧,今年再度亮相戏曲节。广东潮剧院一团与香港新韩江潮剧团再度携手,演出剧目包括由梅花奖得主张怡凰领衔的《东吴郡主》,以及由林燕云主演的摘梅剧目《李商隐》,展现潮剧作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的艺术特色,同时体现内地和香港长久的文化交流和联系。

阔别香港多年的北方昆曲剧院今年以盛大阵容重临香江,精选经典剧目《长生殿》以飨知音,由梅花奖得主魏春荣和王振义联袂演出。此剧兼具文辞、音律之美,娓娓道出杨贵妃与唐明皇至死不渝的帝妃之情;另设两场北昆折子戏专场,严选行当齐全的优秀戏码,全方位展示北方昆曲豪迈中不乏细腻的独特面貌。

去年在港赢得满堂彩的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今年带来最新力作《三打白骨精》。梅花奖得主杨霞云和楼胜连同一众优秀青年演员,以连场绝技演活这段唐僧取西经的经典故事。全剧《穆桂英》以及多出经典折子戏,将婺剧“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研究院这次来港亦将分享其成功发展的经验,促进业界交流学习。

今年的戏曲节另推介两种高艺术水平兼具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来自山西的北路梆子将首次亮相戏曲节,由忻州文化研究院的梅花奖得主杨仲义、成凤英和贾粉桃来港献艺,带来两出以盛唐为背景的剧目《醒醉记》和《画龙点睛》,一展北路梆子慷慨激昂的塞北之风。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亦精英尽出,相隔16年后再次在香港舞台上演柳子戏代表剧目《孙安动本》;另一大戏《张飞闯辕门》则以花脸为主角,当中张飞手持扇子亮相的设计,赏艺机会难得,戏迷万勿错过。

来自今年“中华文化节”焦点城市的上海京剧院,压轴带来麒派京剧大师周信芳(艺名“麒麟童”)的代表剧目《乌龙院》,由当今麒派领军人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担纲演出,一展麒派老生四功五法的大师典范。梅花奖得主傅希如则连同剧院一众优秀青年演员,呈献连台本戏《七侠五义》(上、下本),配合精妙的舞台设计,戏迷可将精彩剧情一追到底,体验不一样的海派武侠世界。此节目亦为“上海文化周”项目之一。

责任编辑:米莱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中国4月制造业PMI降至50.4% 连续两月扩张

二十屆三中全會7月在北京召開

布林肯:最新停火提案“非常慷慨” 盼哈马斯做正确决定

香港最低工資最快今日公佈

美軍援未改俄烏僵局 5月兩個重要日期值得關注

政府就强制举报虐儿草案提修订 容许专业人员有合理辩解下不举报

陈国基:爱国教育不靠“硬销” 冀善用民间资源发挥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