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17日公布《香港氢能发展策略》。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左二)、环境及生态局副局长黄淑娴(右二)、气候变化专员黄传辉(右一)和机电工程署署长潘国英(左一)在发布会上合照。
特区政府17日举行“香港氢能发展策略”发布会,为制造、储运和使用氢能展开相关的准备工作。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致辞时提到,面对气候变化挑战,全世界努力淘汰化石燃料、加速能源转型,其中氢能被视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低碳能源,全世界全力推动氢能发展,国家拥有良好发展基础,并明确将氢能定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若香港能抓住氢能发展机遇,有助迈向“碳中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维系国际竞争力。
环境及生态局气候变化专员黄传辉介绍“香港氢能发展策略”,指要充分把握氢能发展的环境和经济机遇,需要制定全面且具前瞻性的策略。政府的愿景是通过“完善法规”、“制订标准”、“配合市场”以及“审慎推进”四大策略,帮助香港突破在法规标准、技术发展及应用,以及人才培训等瓶颈,让香港可及时把握氢能在生产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发展,在时机成熟时大力发展氢经济,加速香港的低碳转型。
完善法规方面,向立法会提交《气体安全条例》修订建议,为规管用作或拟用作燃料的氢气提供法律基础。制订标准方面,建立完善的本地标准,为行业发展本地氢能技术提供所需的安全指引。透过本地试验项目的安全表现,持续审视及更新有关指引,与时并进;对氢燃料电池系统、氢燃料供应链、以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维修人员和工场的安全进行规管,以确保公众及氢能产业从业员的安全。
配合市场方面,加强区域合作,探讨引入更多适合本港测试的氢燃料电池车辆型号,与内地有关方面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策略、技术研究以及为跨境车辆提供配套设施等领域进行交流,并研究与大湾区氩能供应网络的协作及研究在不同地区设置加氢设施,扩展新能源车辆综合配套,并推动其市场化。与培训机构合作,持续发展人才培训。审慎推进方面,持续鼓励并推展本地试验项目以作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示范。
透过“新能源运输基金”预留拨款,以项目形式资助氢燃料电池车辆的本地试验。推动运输以外其他本地应用,现阶段首先利用较经济的灰氢推展各项试验项目。随着蓝氢和绿氢市场的逐步发展成熟,促进市场从灰氢向蓝氢和绿氢的过渡。
关于氢能产业发展,为善用香港的独特优势,特区政府从制定标准、区域合作、技术示范、投资推广四方面集中推进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氢能标准和认证体系对于促进低碳转型和加强国际合作具有重要作用;着眼于整体大湾区布局,研究不同方法,包括区域合作、境外投资、共同开发或输入低碳及零碳氢能等,并与邻近地区共同研究及推广氢能产业的发展;继续香港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优势,推动更多氢燃料技术示范项目在本地展开,包括公众加氢站、更多的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和氢燃料电池重型车,从而展示更多成功案例;充分利用香港作为“超级联络人”和“超级增值者”的优势,吸引海外和内地的企业、机构和人才来港,发展氢能经济。环境及生态局会联同投资推广署及有关政策局和部门,向海外及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宣传政府相关政策,以及香港的竞争优势和机遇,向潜在企业和人才推广透过香港发展氢能的商机。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