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伊院插错喉事故 专科医生:或涉医护人员违反程序

伊利沙伯医院一名需要接驳鼻胃喉喂食的61岁男病人,被发现鼻胃喉被置入气管近2天,目前情况危殆。老人科专科医生佘达明表示,今次事件,医护人员为为病人安排X光检查,反映已怀疑可能插错喉,认为在有怀疑的情况,仍继续向病人输注营养奶,有违程序。

资料图。

伊利沙伯医院一名需要接驳鼻胃喉喂食的61岁男病人,被发现鼻胃喉被置入气管近2天,目前情况危殆。老人科专科医生佘达明今日(21日)在一电台节目表示,每次为病人更换鼻胃喉都有机会误插入气管,按程序在更换喉管后,医护人员要检查病人胃内有没有声音,亦要进行酸碱度测试。今次事件,医护人员为为病人安排X光检查,反映已怀疑可能插错喉,认为在有怀疑的情况,仍继续向病人输注营养奶,有违程序。

佘达明表示,插鼻胃喉喂食是常见的治疗喂饲方法,若无法吞咽的病人,99%都会采用此法。但由于喉管是用pvc(聚氯乙烯)胶制造,通常通使用28日后会变硬,容易弄损胃部引致出血,所以每月要换一次,而每次更换都有机会误插入气管。他强调医护人员按程序更换喉管后,医护人员均要听诊,检查病人胃内有没有声音及测试酸碱度等。

佘达明称,今次事件院方有为病人安排照X光检查,此并非标准程序,反映当日临床医护都觉得有怀疑。他认为,若真的有怀疑就不应继续喂食,应照X光后确定胃喉无错位才喂食,但院方今次在有怀疑情况下仍向病人输注营养奶,有违程序,对病人而言十分危险。

对于今次事故两天后才出现问题,佘达明指,若插错喉入气管,“一喂食奶或水已入晒落肺,唔会话两日先有问题”,估计可能是病人挣扎令喉管移位至食道中间,令营养奶进入气管。病人在2日后情况才突然转差,估计可能是插喉后,病人因感不适拉扯喉管,令喉管出现移位。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在同一节目表示,同类事故在2014年及2019年都曾发生,虽然频率不高,但担心事故可能涉及病房人手不足,而事后亦没有资深护士复检插喉程序。他续指,今次事件院方未有公布病人在事发时是否清醒,担心医护人员过于依赖仪器监察病人状况,但仪器数据未必能及早反映问题。

责任编辑:米莱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